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真实的孔子——孔子祖孙三代都离过婚

真实的孔子——孔子祖孙三代都离过婚

推荐人:空灵如玉 来源: 阅读: 6.83K 次

孔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圣人?

真实的孔子——孔子祖孙三代都离过婚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孔子是圣人不假,但是他食人间烟火,跟我们所有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对食色并不排斥。

要了解真实的孔子,我们还需要从他的家庭、生活入手。

孔子小时候还是很悲惨的,刚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到17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尽管他有9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和1个哥哥,但是他们并没能给孔子多少帮助。

孔子19岁结婚,娶的是宋人后裔亓官氏。婚后,亓官氏给孔子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我们熟知的孔鲤。尽管孔子有儿有女,但是他与妻子亓官氏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以至后来两人离婚。

《礼记?檀弓上》曾记载说,“伯鱼之母死”,唐代孔颖达解释:“时伯鱼母出,父在”。文献中的“出”就是“休妻”的意思。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部《论语》中为什么只字没提过孔子的夫人亓官氏了。另外,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对女人的态度。

当然,孔子并没有因为离婚的事情而憎恨女人,而是表现的相当豁达。后来,他的儿子死后,他还让自己的儿媳妇改嫁了。

这与我们印象中的孔子形象也有所不同。所谓的“妇女贞洁”,都是后来的宋儒搞出来的,孔子若是活着估计会给这些“学生”一大耳刮子。

还有,后来孔子的孙子子思也离过婚。看来,孔子一家对离婚看的相当开。并没有如我们认为的那样顽固、保守。反倒是后人,把孔子的思想给搞死了。

离婚——并不说明什么坏事,那时候或许已经知道:没有一个好的婚姻,可以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彼此可以不喜欢,彼此的友善还是可以存在的。以合适的方式分开,不必耗费太多的能量在彼此指责、彼此怨愤上,孩子也不必承受大量的恐惧。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穷无尽地爱自己,能有多爱就多爱!

诚然,孔子在学问上是圣人,在婚姻中未必能分析透彻两个家族、两个原生家庭,乃至女人的思维与角度及家庭环境——摆在他面前的女人,不象他所研究的学问那样有规律而可以遵循。因此,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足为奇。世界就是这样奇妙的,如若孔子穿越到今天,遇到了贝曼博士,我想孔子会有所感悟的:孔子爱的方式与能力,是否是他妻子所接受的?一个天天只顾自己钻研学问的人,又有多少时间顾及妻子与孩子的感受?“之乎者也”的人,哪有心思陪伴自己的妻儿?远近距离只有自己——冷暖自知,况且孔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冰山”谁来告诉他?孔子的心理影响不会因为他是“孔子”而望而却步,“心理”这个领域才是自有生命以来,地球上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吧!因此,孔子也没能绕过这道坎!好在,孔子悟道:没有好的婚姻,那么一个对孩子有正向影响的离婚,也不失为拥有丰富的人生

正是因为心无旁鹜,孔子的学问才能穿越千年,横跨世界各地——遍迹每个角落撒下“孔子学院”的种子。有失必有得,好男儿志在四方,“英雄不问出处”——孔子饱受磨难,才能得出“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的孔子之学。

离婚从另外一个角度代表着豁达——在没有能力给予对方幸福与快乐,自己的退出让对方多一次人生的选择也不失为明智之羊?孔子当时怎么想的,无处考证——结果是他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严,“爱不在,就放手——还自由,两不欠”!非常庆幸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如果穿越到今天不亚于某些明星的轰动效应!古代之所以称之为“文明古国”是有道理的,国与国之争是君王的权力之争,凡人之锁事是不必街头巷尾的!

孔子的智慧是无人能及的,两千多年前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婚姻可以好好处理!两千多年后,贝曼博士用语言告诉世人:婚姻的形式可以好的存在、好的分开。终究——让自己快乐!探究孔子,也要从他的家庭走进去……再走出来,看看发现了什么值得让我们学习的东西

今天,我先看到了这点点皮毛而已——仅此而已。

2017年元月6日

书于十堰市犟河畔

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