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一个叫家的地方

一个叫家的地方

推荐人:刘玉标 来源: 阅读: 1.73W 次

只有叫家的地方,才会让我留恋让我爱。

一个叫家的地方

我的家乡云台农场,位于苏北连云港市东郊,1952年建场。父母是农场第一代垦荒人,建场初期安家于场部往东5里路的于团庄,零零落落的也就几十户人家。没有城里的繁华和喧嚣,却多了一份安详和宁静,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度过了我的孩童时代和青年时代。

父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记得种的最多的是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后来也种些大豆什么的。听父母说,这片土地叫大荒田,因为开垦前,这里是兔子都不拉屎的盐碱滩,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才有现在这个样子。

农场场部机关是几栋老式部队营房,主街道是条不宽也不平的砂石路,路两边零零星星坐落着一些低矮的瓦房,人也不是太多,一到晚上,整个场部就会被夜幕所笼罩,显得萧条而落魄。农场的交通除了这条砂石路外,都是烂泥路。晴天灰尘四起,雨天泥泞不堪。学校是几间破旧的瓦房,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纸钉一下来遮风挡雨,凳子都是每个学生从自家带过去。总之,那个时期农场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相对匮乏。

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脚步不断深入,农场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跨越,产业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父辈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农垦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终于将这片盐碱地开垦成一个现代化农场。

时光飞逝,64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农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场部办公楼、职工医院大楼、中小学教育楼、农贸市场早已建成,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路面平又光,风景树木立两旁。散落的平房变成了错落有致的别墅楼房,随着新农庄的集中建设,跟城里的小区没有两样。晚上灯火通明,休闲广场上人头躜动。原来的大荒田,变成了创外汇的蔬菜进出口基地,以前的盐碱滩,运作成了水生花卉园观景区。

虽然我的家乡不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也不是“天山南北好风光”,在我眼里,她依然是那样的美丽。因为,这是一个叫家的地方。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