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年就这样过

年就这样过

推荐人:朱小军 来源: 阅读: 2.61K 次

年,是中国老百姓最盛大的节日。地域不同,年俗不一,然而,年味却都劲足。

年就这样过

人常说,忙腊月,乱腊月。忙在何处,乱在哪里?忙与乱都纠集在一个“年”字上。辛辛苦苦一年了,不管是顺风顺水,抑或时运乖蹇,有钱没钱,都得过年。年是吉祥的象征,是欢乐的海洋,是和顺的祈愿。为了迎接年的如期而至,准备工作漫长而精细。进入农历腊月,人们就开始陆续备年了。腊月初八前后,择一晴朗和煦日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全家齐上阵,搬桌子,擦玻璃,扫尘土,整家务,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虽然在城里买了房子,也再没会老家扫过老屋了,然后,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小时候跟父母亲一起洒扫除尘的情景。那时,家里人手少,劳力短缺,有一个旧式衣柜是用梨木做成的,据说是从爷爷那辈继承下来的,足足有几百斤重,三、四个力壮的小伙挪个地方,恐怕也会累的气喘如牛,遑论当时体单力薄的我们了!无力把那些大件笨重的家什搬到院子里,母亲就找来塑料纸和报纸盖起来,免得落满灰尘。

其他诸如衣服被褥、坛坛罐罐等小件家当,都统统搬到院子里放着。扫屋顶时,需要在笤帚把后面绑接一根细长杆子,这样才能够得着,也才能把粘落在椽缝见的灰尘清扫干净。清扫时,要用大一些的毛巾把头裹起来,以防弄个灰头土脸。屋里屋外清扫完毕后,又要把搬到院子里的大小家什一一放回原处。清扫前后,面貌大变,虽然是多年的旧土坯房,经过父母这么一大扫,房屋亮堂了许多,心情也跟着豁亮起来,想着年的脚步日渐临近,心里美滋滋的。

大扫除完毕后,过几天,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小年降至,人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置办年货了。割多少斤大肉,买几只鸡和鱼,味精、花椒各种佐料需要哪些,黄瓜、豆角各样新鲜蔬菜称几斤,10元、20元钞票兑换多少张,许多细致繁复的事都要考虑周到。

前些年,在许多农村地区,都有杀年猪的习惯。年初,在农贸集市上花几十元买一对猪仔,籴些玉米、高粱,磨成面,伴着家里吃剩的汤汤水水喂养,一年下来,猪仔已是腰壮臀肥,雇来屠夫宰杀后,给家里留些项圈肉及肚肠等下水外,其余拉到市场上买了换作钱,大头攒下来,小头置办各种年货。杀头年猪,年货就有了保障,这年过起来似乎也底气十足了,左邻右舍都有些羡慕。

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三,我家杀了年猪到县城去卖,秦剧团一个小有名气的老演员买走了半面肉,蹭蹭从兜里掏出200多元,看得人眼馋。自己家里虽然舍不得留多少年猪肉,但数着手里沓沓年猪钱,其实心里已像喝了蜜一样甜,学费不愁了,而且可以还些欠债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手头不再像当年那么拮据了,城乡发展也逐步一体化了,城里人能置办的年货,乡里人一样能办到,有些富裕农家,年货的品种、档次要远远高于城里人的标准。

除夕来了,年也就款款而至。这一天差不多是家家户户最忙的一天,也是最快乐的一天。天刚蒙蒙亮,睡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就能听见早起的人家开始燃放鞭炮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村庄。炮竹放过,把院子里的炮屑清扫干净,就去井里挑水,大缸、小缸都盛的快要溢出来了,大年初一不担水、不动刀是老家的习俗。大概早晨10点多,吃完饭后,大人、小孩就各司其职。

谁家要是有个毛笔字写得好的,这时候可就成了许多人笑脸相陪的贵人,递上香烟,拿出糖果,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看着村里的写家子熟练地裁红纸,思忖语句,调兑墨汁,一支烟的工夫,两、三副春联便挥就。门楣上,院子里,贴上显眼福顺的春联,大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年的气氛一下子浓厚起来。父亲在世时,对大年三十贴对联、挂灯笼是很上心的,尽管父亲并不识字。

里里外外,该贴的贴了,该挂的挂了,母亲已在伙房里忙的不可开交,拧麻花,蒸馒头,切臊子,洗青菜,花样繁多,有条不紊,真的佩服母亲的统筹水平和锅上能力。到了晌午,就得去上坟了。上坟祭奠亡故的亲人,家家都很重视。在我出生的前一年,爷爷就去世了,父亲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总是惦念爷爷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就走了。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领着我,提着小竹篮,盛上小盘凉拌肉菜,带上纸和香,便缓缓爬山到爷爷坟头上烧纸、祭奠。

点上香,纸烧完,饭菜撒,磕三头,做个揖,然后燃一串鞭炮,响动一番,似在告诉长眠在地下的爷爷,过年了,我们来给您拜年了。如今,父亲也去世快六年了,每年除夕上坟烧纸,我都要特意在父亲的坟头点一支烟,我知道,父亲生前并不吸烟。上坟烧纸回来,天渐入暮色,吃过晚饭,村里的灯笼都点亮了。路上人影幢幢,三五成群,大人端着肉菜凉盘,孩子手里提着酒瓶,一路说笑着去给长辈拜年。

初夕晚上拜年,很讲规矩,长幼有序。先是给父母拜年,拜完后再去拜同姓家族中辈分比较高的长辈,家户大的,整个晚上不得消停,东家进、西家出,年拜的不亦乐乎。到了长辈家,先是嘘寒问暖,拉拉家常,等酒菜上桌后,方转入拜年的主题。长辈端坐于炕头,晚辈两膝跪地,连磕三头,再起身作揖,口中说着给二爷、三奶拜年之类的话。

有时候,来给长辈拜年的大人、娃娃多达二、三十人,屋子里跪不下,好些人就只能跪在院子里,屋里屋外的人都做一样的动作,说一样的话语,煞是整齐,颇有阵势,真有些像影视剧里文武百官朝拜天子的景象。拜年礼行毕后,长辈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依次分发给来拜年的孩子,有些二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也能领到压岁钱,在长辈眼里,尽管他们成年了,但还没有参加工作挣钱,仍然还算娃娃。

罢后,就可以开吃了,吃饭其实就是吃酒,按照辈分,依次敬酒,酒量好的,三、五两烧酒下肚,兴致渐增,猜拳的猜拳,信令的行令,老虎吃鸡,虫馊杠子等等猜拳游戏花样繁多,口中喊、手中变,玩的人面色通红、兴高彩烈,看的人手骨发痒、跃跃欲试。吃菜、喝酒、猜拳、看春晚、聊天、说笑,不觉已是东方见白,方才起身散去。

大年初一,年真正才算来了。这一天,反而失却了除夕的繁碌,全家人守候在一起,几乎足不出户,劳累的睡觉,无事的嗑瓜子、看电视,荤素菜、手工面事先都已准备好,吃时只需拌个菜、煮熟面即可。这一天,无事可做,不知不觉,大年初一就结束了。到了初二,又开始忙活起来。结了婚的,携妻带孩去给岳父母拜年,没成家的去舅舅家拜年,姑姑家、姨妈家,家家都去拜。有的在外常年打工,过年才回来,相见甚欢,抚膝而坐,有说不完的话。正月初七俗称“人期”,按忌故,晚上要在各自家睡觉,当天走亲访友寄宿,认为不吉利。因此,客人欲辞去,主家不挽留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乡下和城里到处都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这一天是社火亮相表演的日子,扭秧歌、跑旱船、耍狮子、舞长龙、踩高脚,应有尽有,实在好看。最让人叫好的要算乡下的高台芯子,芯子也就是人物造型,按照古戏或神话传说,把五到十岁的男、女孩装扮成诸葛亮、穆桂英、白娘子、孙悟空、猪八戒等等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然后把这些孩子身体固定在钢架上,搭载农用车,沿街路表演。

有的高台芯子可高达六、七米,构思之精巧,装扮之细致,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社火中最搞笑的是“害婆娘”,由性格活泼、爱戏耍的男人装扮成丑婆娘,涂上口红,擦上浓粉,点上黑痣,手执一把小笤帚,斜挎一个竹篮子,逢人便上前从头到脚一阵猛扫,见此情景,有的小孩被吓得哇哇直哭,大人大多都不躲闪,笑嘻嘻地看着“害婆娘”把自己扫个遍,然后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零钱放到篮子里。让“害婆娘”扫一扫,有除晦气,祈愿新的一年事事顺意、大吉大利之俗说。因此,一些大人还有意抱着孩子,主动到“害婆娘”跟前,把全身上下扫个遍。

正月二十三,距离腊月二十三,整整一个月了。到了这一天,忙碌而快活的年才算是过完。家家户户把门上的对联和门神都撕下来,放进炉灶,化成灰烬,寓示着一切从头再来,期盼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过年,其实就是表达一种祈愿,求得一次团聚,凝聚一股力量,勾画一幅蓝图……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