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从农村到城市示例

从农村到城市示例

推荐人:胡昌海 来源: 阅读: 7.76K 次

常常一个人座在居室的顶层,面对鳞次栉比高楼大厦发呆,我在想:这就是城市吗?过后感到好笑,三十而立的我竟然连城市都分不清楚。

从农村到城市

我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与泥土相伴,与羊们、狗们、小伙伴们嬉戏,成天游玩在乡间的大树上,攀爬陡壁的山崖。一天一捆柴禾的应付着家长们吩咐的任务,直到长大、成家,依旧是与泥土交道,脸朝黄土背朝天,一锄一锄的打磨岁月,试图挖出一片新天地。在农村的日子就是这样:永远的杂乱无章,永远的辛劳,但却快乐。

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父母领着我们姊妹六个过着差工分、缺粮食、少衣穿的日子,贫而穷的生活致使我磨练出一种意志、一种坚强、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犟脾气。

参加工作以后,长期在基层与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又养成了一种“平易近人”的秉性,每到之处,总会给人留下一种永恒的纪念,每次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别的地方,同样能激起人们的怀念。十多年的基层生活把我同样磨练成了普通的一员。在我身上,凝聚了许多老百姓身上的优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以诚待人……

三十多年的农村生活让我对农村这片广柔的土地有了一种特殊的爱恋和感情。那里,有我相依相伴的群山,有容易让人产生激情的山水,有寒来暑往打过交道的农民,有我儿时一起长大成人的伙伴,有生身养性的我的父亲和母亲。

从农村走向城市是因为工作的缘故,把我从基层一下调到城里,从到城市报道上班的那一刻起,心里就感到有一种失落。虽然以前的我工作在农村,但于城市却并不陌生。然而,真正进入到城市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上班、看报、喝茶、聊天、下班,这似乎就是城里人每天的生活规律。下了班,陪客人喝酒,有为了工作的,有为了朋友的,有人找办事的,有找人办事的……

每次总是酩酊大醉,让人把握不住分寸,该说的、不该说的;能表态的、不能表态的;表得了态的、表不了态的,都说了,都表态了。可一旦酒醒,有后悔的,但是为了面子,为了其他又不得不给自己找难。实在是办不了的,只好上门给别人说明原委,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别人解释,有时候还得请别人撮一顿,彼时的心境沉重而压抑,避免不了又要喝酒赔罪说好话。从此却让人看透了自己,客人和客人的朋友闲谈的时候总是说:XXX当不了家,找也是白找,甭浪费精力。一传十,十传百,于是身价大减,再不见有人请吃,不再有人乞求办事。这样的日子,虽说心理有些不平,但却省心,说白了也算是一种解脱。

城市人的生活较农村人的生活是有很大区别的。城市人可以在其他方面节俭,但万万不能在形象外表上马虎,当时髦的非得时髦,趋于潮流的就得赶上潮流,否则你就不是城里人,否则你就不配做城里人。

和乡下人相比,城市人总要狡猾些。乡下人追求的是“实在”,以诚待人。乡下人答应要办的事生怕办不成、办不圆满,如果办不成或者办得不圆满,乡下人就会后悔一辈子。而城里人就不一样了,能办不能办的事且先答应着,办不了的就找各种借口和种种理由推却,并在陈述理由和借口的时候一点也不心跳……

漫步在城市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总是被嘈杂的人流和车鸣以及乱七八糟的声音包容,让人不能安生。每走一段路都需十分的小心,没准儿就要被往来穿梭的车流挂一下至成重伤,或者被来来往往的行人撞个满怀或者被踹上一脚,让你不得不显出痛苦状,发出“哎噫”“哎噫”的声音来,遇到懂礼貌的城市人说一句“对不起”算是把乡下人当人了,遇到不讲理的反过来找你的麻烦。

乡村的静像是专门为乡下人准备的。你可以随便到一处你喜欢的景致玩耍,没有人怪你奢侈。每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你可以随便跑出去面对大山狂吼以宣泄胸中的不愤。这却是城里人不可以臆想的,在城里,一旦你大喊狂叫的时候人们就会以为你是一个疯子或者精神病患者,投以怪异的目光,睁大惊奇的眼睛盯着你,让你本来就坏的心境更坏,从而惹出更多的事端来。

然而,一个城市毕竟是一个地方文化、生活相对集中的领地,乡下人承认这一点。

从农村步入城市是生活的进步,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的进步,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时代是不可以永远停留在一个坐标点上的,同样不可能停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农村比起城市总要慢几个节拍,差一段距离。

由农村到城市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结果。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