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初秋的五莲山

初秋的五莲山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5W 次

也是因缘殊胜,庚寅年初秋的一个丽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群文朋诗友相聚于美丽的黄海之滨,情恰恰,谊融融,踏着诗歌的节拍来五莲山游览、采风。

初秋的五莲山

山里节气相对晚,初秋的五莲山,依然郁郁葱葱,丰美妖娆。触目所见,处处是葳蕤繁茂的绿,抬头看天,天蓝如洗,深深呼吸,呼吸气清,沁人肺腑,通体透彻。对于偏爱绿草绿树的我来说,登山看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期就是从暮春到深秋。也许因此,我特别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写这首诗时却是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这种乐观豁达的情怀,这种高远壮美的境界,总是让我对诗人报之以敬意。

五莲山,座落在五莲县东南部,与九仙山隔壑并峙,是五莲县境内的两座奇秀美山。五莲山方圆13平方公里,主峰高515.7米,植被丰茂,怪石嶙峋。五莲山原为九仙山的五朵峰,自明万历三十年御赐“五莲”,乃自成一山,故名“五莲山”。“奇秀不减雁荡”。当年苏轼在诸城任职时(知密州)来这里,曾如此评价。坡老先生实在是名气太大,短短一句评论就此给这两山定下了奇秀的调子,也为两山增加了人文的无限“引力”,慕名来游的人日盛,对于五莲山来说,是福报,也是福祉。

中国名山大川众多,而中国的山川,不仅自然风光佳胜优美,而且人文底蕴丰厚,更是佛教道教中人筑寺建观进行修养的胜境。奇秀的自然风光与丰厚的人文底蕴,相得益彰,为山川增添了无穷魅力。五莲山,这样奇秀的山,这样的胜境佳处,自然也少不了寺庙。五莲山上有寺,叫光明寺。光明寺就在绿树掩映之中,青烟缭绕,梵乐声声。我等虽不是佛教徒,但大家迈入寺门,也陡生清净之心,一个个安静肃然,说话也轻声细语。听导游介绍,光明寺的得名还有一段传奇。据说唐宋时代,五莲山就有佛事活动,到明代万历年间,有蜀僧明开和尚云游天下名山大川后,见五莲山雄伟秀美,遂结茆定居。后北上京城,请敕建寺,巧逢皇太后患眼疾,久医不愈,明开和尚为之医治,即愈。皇上龙颜大悦,遂敕赐山名、寺名:“山曰五莲,寺曰光明”,并拔款建起大悲殿、藏经楼、分贝阁、御仗阁等。从此,五莲山“层檐璀灿,参差错出”,“金壁交辉,钟鼓竞奏”,“塔殿之胜,众以为彰”,诵经之声,琅琅无晨昏。别处的僧人闻风皈赴,四方百姓进香者、游山者络绎不绝。光明寺遂成为与长清的灵岩寺等相比肩的山东省四大名寺之一。

光明寺。我喜欢这名字。对于寺名,我倒有另一种理解,那就是,无论是在光明寺安心修行的僧众,还是来此朝拜的信众,都怀有一种抵达内心的光明与澄澈之境的美好夙愿。净空法师把佛教阐释为佛陀的教育。他这样说倒是别开生面,让我这没有宗教信仰观念的人也欣然接受佛陀的教育。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能够通过自己不断的修为,学会放下,明心见性,参悟生死,活得自在与自足,让自己的心灵抵达一种光明与澄澈之境,这,也是宗教精神的真谛吧。

是好日子。山风细微,青草的小蛮腰在山风里美妙地起伏。有秋虫的唧唧声茂密,在耳边摩来擦去,温暖迷人,却让人更觉出山林的安静。很多很多的山花,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还在倔强、安静地开着,这些低处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一串串,率性而美丽,天真而稚拙,让人感受到一种活泼泼的生机。一些性急的花草,已结出饱满细小的籽粒,在秋阳里安静地摇曳、垂首,安静自足。佛家讲众生平等,讲一切都有佛性。五莲山这满山的草木,满山的石头,每天里听经声梵唱、暮鼓晨钟,也都参悟了吧。

半山中,有五莲山大佛石像。大佛慈眉俊目,妙相庄严,栩栩如生,当你安静地看着他,觉得他也似在安静地看着你。想起佛祖灵山法会拈花微笑的故事,于是也学迦叶,遥遥地对佛微笑。微笑之际,恍然觉得,自己似乎已经与佛印心,心里不禁慢慢生出了欢喜。

就要下到山脚了,我的心中生出无限的不舍。我留恋五莲山上的奇峰怪石,我留恋走过的清幽山径,我留恋草木散发出的清香,留恋草木中那蝶飞虫歌,我留恋光明寺的经声梵唱,留恋大佛的俊目修眉、庄严妙相……更让我留恋的是,与师友们度过的这美好时光,将在我的记忆里永久铭刻。

上山下山,一路上大家相伴相携,说说笑笑,逢胜景佳处,纷纷合影留念,五莲山半日游,虽腿脚疲累,但觉神清气爽,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证悟,抵达内心的光明与澄澈之境。不负这美山秀水,不负这丽日良辰,不负这黄海之滨的一周欢聚。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