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过年难,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上)

过年难,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上)

推荐人:钱塘丐叟 来源: 阅读: 2.73W 次

“年”字甲骨文刻作人负禾之形,会谷熟收成之意。由于收割是农业社会年中的盛事,而且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于是“年”被用作周年。所以“年”就是四季八节的“时序”周而复始的分界线。

过年难,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上)

“年”,经历过风雨,赏识了彩虹,沐浴了阳光,见证了世人的酸甜苦辣!

随着新年钟声的越来越近,随着年味的飘逸日益趋浓:

不知有多少老板,为呕心沥血拼命了一年还发不出员工薪水而头痛不堪?

不知有多少员工,为拿不到自以为是的年度“奖金”而怨声载道?

不知有多少公司,为追不回赖以年关救命的“应收款”变成了“烂账”而欲哭无泪?

不知有多少良知的欠账户,为年前还不起债务而内疚无比却又束手无策坐立不安?

不知有多少“老懒”,欠账不还,反而与年关“跪着讨账者”反目成仇不择手段?

不知有多少打工的丈夫,为趁年关放假早日回家看望妻儿而归心似箭?

不知有多少老态龙钟的白发父母,为盼望背井离乡的儿孙回家过年团聚而望穿泪眼?

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盼望早一点放假过年,以放松一下长期的学业压力和精神紧绷的弦?

不知有多少天真烂漫的小朋友翘首以待,等着过年穿新衣和领压岁钱?

……

年,是百味俱陈的无形容器,又是五彩缤纷的百姓之梦。尤其“过年”在中国人千百年的民俗历史长河中,包涵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旧时纯朴、有趣又带传奇、苦涩的过年节俗,使我至今还在深深地怀念和无限的眷恋。

原来古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俗称“三十日”。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旦。自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并称这一日为“元旦”,作为中华民国的开国纪念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的决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元旦”一词专用于公历元月一日,而传统的元旦则改称“春节”,俗称“年初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间的除夕和春节,是有机融合的整体,它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最文化的传统节日,百姓视之为全年中的“大节”,故通称之为“过大年”。

缙云人为了过大年,是提早好几个月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心准备,在九月秋收的季节,就要将糯谷加工成“发米”以备过年切“米泡糖”,又将番茹晒成“番莳荚”以备过年时炒(或油泡)“番莳松”。十月的时候,要酿好“十月酒”以过年之用,还要到山上砍来“青柴”烧成“青柴灰”以备过年炊“主米糕”时充入“灰汁”之用。也有不少农户还要自种棉花弹棉纺纱织成土布备以过年添被子做衣服。然后又利用秋收冬种后的空闲时间,男的天天上山砍柴,以备年前年后柴火充足,女的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垫鞋底、搓麻线,给老老少少的家人做“过年鞋”……。尤其是做衣裳老师,从这段时间开始一直到过年,基本被各家各户争着供请赶做“过年衣”,甚至“三十日夜”还忙得不可开交。

接着就是农历十二月起开始张罗,一直到次年正月半元宵节后方为结束。其中以“除夕三十日”和“春节年初一”两日为最高潮,次为“闹元宵”。

按其时序和内容,过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入腊月至除夕为辞旧岁阶段,多祭祀神佛圣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讲求驱邪避秽;正月初一至十六为迎新年阶段,多迎禧接福、祈好运、纳吉祥。

缙云历代风俗都是“年”和“家”一样并举,都是家人遮风避雨的港湾和共享天伦的乐园,所以各家各户的家人不远千里出门做砖瓦还是烧木炭,不管是养鸭养虾还是干工作,不管是读书上大学还是打工做老板,过年必须回家团聚。因此,农历十二月初开始,就有谋生于外的“出门人”陆续回家,陆续增添年味。

办年货、杀年猪又是小时候年前重要的准备事项之一。年货一般包括过年前后要用的拜年货食品、礼品以及新衣新鞋等。记得小时,经济贫乏,生活困难,可办的年货无非是一年到头除红白喜事外难以吃到的海带和白笋而已。最上户的买来半斤“螟甫”或一斤小带鱼或“龙头翘”,就算上等的年货了。当然,在年前炊糕、做豆腐和泡肉丸、泡豆腐之类是大多数人家普遍的“自己土出”的上等菜肴。

除了“办食堂”和“大兵团生产”时期农户不得养猪之外,若干农户也有养猪习惯,只是那时人都吃不饱,猪更长不大,往往养了十几个月,还不够“任务猪”(毛猪120斤)。农户所养的猪,基本是扛给国家(食品公司)为主,再由食品公司发肉票供应给居民户口和“干工作人”。所以,农民家中有年猪可杀,是人们最期盼的梦想!农村有“亥不杀猪”的习俗,故缙云人杀猪必须避开亥日。年猪宰杀在腊月之初就陆续开始,因为除了猪头猪尾和“肚里脏”自留过年用外,猪肉的主体要卖给卖肉店,所得的收入还是家中一年的花费之本。而那普遍贫穷的时代,就算0.64元一斤的猪肉,多数百姓还是买不起,只有早早安排宰杀,才能把猪肉顺利出售。杀年猪一般都在当日凌晨进行。杀猪的时候,家庭主妇一边念着“杀猪也有杀猪经,杀猪老师笑欣欣,白刀归,红刀出,还有红盆接我血……”的经文,一边还烧着香纸。杀好后,要把猪尾、猪血等祭祀“猪栏土地”,以感谢他的庇佑。猪头、猪尾和肉先用盐腌制几天,然后挂在通风处风干,以备过年时用。旧时,杀年猪后要请“抲猪脚”的邻居亲友吃肉,俗称“散猪福”。事后又要在当天点心以猪血、猪小肠等烧制“番莳粉羹”或“猪血汤”每家一碗分送左右邻居,平时要好者,加入两片薄薄的猪肝。“猪心肺”,一般都是孝敬给丈母娘。

腊月廿三开始“掸尘”,或择晴好天气进行。用细长竹杆一端扎上竹丝桠、笕柒腊做成“蓬尘帚”,以此掸拂尘垢蛛网。当然,说是“掸尘”,可不仅仅是掸拂灰尘,同时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楼上楼下和庭院道坛、疏浚明渠暗沟,甚而扫完屋子扫自身,即在掸尘后洗澡沐浴、剃年头、换洗衣服,完全是一次上下内外的全面大扫除、大洗理,是全民性自发的爱国卫生运动。当然,古人还认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掸尘有深刻的“扫陈除旧”民俗意义,寄托着人们避邪除祟、除陈布新、“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和期盼。

钱塘丐叟 应子根 2017年1月23日12:48:01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