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端午粽香远

端午粽香远

推荐人:日光微暖 来源: 阅读: 1.72K 次

端午粽香远

端午粽香远

送走了六一,又送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转眼就迎来了端午,大街小巷都充盈着节日的气息,街边每隔两三步就有一个摆着各种彩绳的地摊,市场上超市里随处可见卖粽子的,也有开始卖艾蒿和拎艾蒿的。走在其间,记忆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了少年时期。

小时候粮食短缺,糯米难得一见,也没见到过粽子,更不能奢望吃粽子了,端午节过得自然不像样子。初中以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放宽,家里经济条件转好,粮食也可以从东北运输过来,所以各式粮食开始丰富起来。从那以后每逢端午,全家人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动起手来准备,爸爸要骑上二十多分钟的自行车,到水师营赶大集采购最便宜的包粽子的苇叶,买回家,奶奶当天夜里就动手清洗。第二天,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动手包,包粽子可是有难度的,是个技术活儿。她们把小饭桌放在外地中央,桌子上放着一大盆糯米,一大盆苇叶,奶奶和妈妈拿着小板凳坐在两边,首先把几片苇叶拼好(便宜的苇叶就是特别窄的),卷成漏斗形,然后用勺子崴起糯米,倒进苇叶围成的漏斗里,倒满之后,把苇叶顺着包起来,直到把叶子卷没有了,也看不到米了,多少米要掌握刚刚好,要滴米不漏,最后缠上苇梗,我们家是不用苇梗的,用马莲,因为马莲房前屋后都有,不用花钱的,就这样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告成了。年景好的年头,粽子里会放进一个小小的红枣。我妈妈缠马莲总是绕两下,马马虎虎一系就行了。而我奶奶总是绕得均匀,一丝不苟,像宽齿的梳子,系的也紧。我奶奶是特别爱美的,特别讲究外形观感的。我奶奶包饺子好看,捏的褶细致齐整;缝抹布针脚大小一致,形状方正;做衣服更是即密实又美观……她做什么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我奶奶的完美遗传给了我,我这个不完美的人,为完美苦恼了好久好久。我们姊妹不会包,总是围在小饭桌旁,观看,有时帮着崴米添加。一大盆糯米两个小时完工,再放到大锅里用一个多小时煮熟唔好。苇叶的清香飘散开来,惹得我们直咂小嘴。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爸爸就穿上水鞋出发到十里地远的南山上拔艾蒿,回来把艾蒿放在门角窗前,妈妈忙着把头天夜里和奶奶搓的五彩线脚好,给我们戴在手腕上脚腕上,妈妈又煮好十多个鸡蛋,每人分两个,奶奶端上热乎乎的粽子,吃着香甜细滑的粽子,看着美丽的五彩线,这个早晨格外的美好。我们姊妹总是揣一个鸡蛋着急败坏地跑到学校去,学校里同学们不知道谁发明的互相顶鸡蛋,碎了为输,有的同学鸡蛋神奇的坚硬能坚持到最后,不用说就是这天最大的赢家,别提多得意。当然吃完的粽子叶,奶奶负责洗净晒干,留待明年再用,为了是省钱。

后来到师范以后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才知道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学先宗,被他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摄魄。现在想来端午节是除春节元宵佳节之外的比较重要的节日,因为这个节日风俗多情意重,凝聚人们对屈原爱国情怀和高洁品格的敬仰,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人们的最高精神理想。以前,工作人没有假日,既不能包粽子,也没时间拔艾蒿,(当然我是不会包的)。这两年端午节规定放假,人们有充裕的时间为节日准备,这个节日得以更加重视。

时至今日,少年早就一去不再,飘得很远很远,我奶奶已经作古七年矣,再也吃不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了,而我妈妈已垂垂老矣,也不能够常包了,在街上或超市买的粽子总不及奶奶和妈妈亲手制做的好吃,我曾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呢?思来想去,噢,原来是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乡情。

2013、6、11 端午前夜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