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志 > 心情日志 > 论我国对古迹文化的保护力度

论我国对古迹文化的保护力度

推荐人:希冀 来源: 阅读: 1.32W 次

在今年9月24日,网络各大新闻网站曝出:浙江余姚明代谏议坊变废品回收场。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一个历史见证的古迹时至今日会沦落到这种田地?更为讽刺的是,在两日后,马上就有了最新的现场情况——垃圾已经被清理走了。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垃圾清走,那么为什么之前却不采取措施对当地进行悉心保护呢?也许已经有有心人见微知著,联想到了现在我国的各项文物古迹的保护情况了。

论我国对古迹文化的保护力度

首先,是古迹的问题。现在许多古迹得到了政府重视,得到翻新、重建,但是不被政府市民关注的古迹仍不在少数。北京的十字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全国唯一一处石刻、地基和古树并存的景教寺院遗址,不仅不被人们广泛认识,甚至在保护方面也遇到了困难,这很大一方面是源于我国文物保护法的一个限制。一处古迹,却不能得到文物保护法的保护,不禁让人心生可悲。这最终还是要联系到这部法律的其中条文。该法规定,不同的古迹项目会依据其重要性由国家拨款保护经费,然后利用这些经费进行重新设计,翻修。

①这其中第一个困难就是申请经费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古迹以及各个地方的实际状况,经费申请难度和分配到的保护经费数额也是不同的,因此许多类似余姚的明代谏议坊,北京十字寺等见证历史,却不出名,不重要的古迹就难以申请到经费。

②其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如果文物保护单位只剩遗址了,就原址保护,不再复建。目前十字寺地下的考古勘测工作还没有展开,进一步的发掘展示工作需要等技术、管理等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再继续完成。再联系到第一个原因,那么十字寺所申请到的经费也仅仅足够对现有遗址的保护,而不能翻新。

第二点,也是根据该状况联系到中国古文化保护传承的不足。近几年来,韩国每每把许多本“属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类似中医和端午节(韩国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文化内涵相似,但形式不同)。从侧面反应出中国对古传统文化保护的力度不足,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①中国现在较为重视经济政治方面的发展,而略有忽略文化建设方面。现在许多电视台的一些综艺节目就反映出,我国现时较为注重创新型文化,注重与国际、时代接轨,而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等方面却甚少涉及(除了传统的孝、廉),因此也逐渐让一些市民淡忘了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②政策上的一些明令禁止,也抹淡了一些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好比如新年放鞭炮,在元宵节中秋节放孔明灯等,以至于每逢过年过节,就少了许多从前的味道。

因此,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是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点。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宣传。宣传在现在的时代是很重要的一种让人们熟知的方式了,对古迹、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大力度,才会让市民重视起来,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规范完善制度。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涉及方方面面,明确规定不同文物、古迹保护分得保护经费数额以及要求的制度。

3.实行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首先是立法保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纳入保护范围,我们也是时候通过法律来保护我国古迹文化。其次是开发保护。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旦在社会中失去功能,也就会自动消失。通过开发旅游,使传统文化恢复其本应有的活力。如伦敦白金汉宫两日一次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几乎每次都吸引了数万名游客。中国古迹文化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第三是创新保护。沿袭传统文化宣传方式还是不能较好地使中国古迹文化深入每个中国人的脑海,所以要在保护古迹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创新,让古迹文化更容易被人们所重视。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创造条件环境。对古迹文化周围的环境进行优化,增加古迹文化周围的居民便利设施,从而减小对古迹文化的破坏。

5.加强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增强人民对中国古迹文化的认识和责任感,让人民从自我做起去保护古迹文化。

不要让祖祖辈辈留下的痕迹就在我们的眼底渐渐消逝,不要让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古迹就这样逐渐没落下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