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侗家秋收

侗家秋收

推荐人:短文学用户4850 来源: 阅读: 2.84W 次

进入9月,初秋的侗族村寨就开始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早晚较大的温差为稻谷的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稻谷是侗家人赖以生存的粮食储备,他们对收割稻谷有着相当虔诚的意志和信仰。当秋风渐起,勤劳的侗家人民就开始为忙碌的秋收做准备。

侗家秋收

进入侗家村寨,田间地角都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路边绿的冒油的野草,还有一排排翠绿的榕树,以及路边梯田日渐转换的色带,在梯子形的田野里排队歌唱。这时候的稻谷渐渐变黄,沉醉的稻穗成为大地琴弦。在低头摇曳思考中等待着被收割。

在收割之前,侗家人都会开田,也就是每年一度的吃烧鱼的季节,在种植稻谷之前,为了便于更好的收割稻谷,勤劳的侗家人都会天前半个月左右打开水田的缺口,将田水放干,一是加速稻谷的成熟。二是将水排干后更方便收割。侗家都采用的是稻田养鱼技术,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过这种方式养出来的鱼肉质鲜嫩肥美,不腥不燥。体现了侗家人农业耕作的智慧。

对于吃鱼,侗家人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式,每到开田的季节,侗家人都会邀上亲朋好友,到田边地角,带上从家里带来的糯米饭,将从田里刚捉来的田鱼架在木架上,上下左右的翻烤着,待到烤至两面金黄,金黄色的鱼皮滴滴答答的滴着油,拨开的时候里面雪白的鱼肉冒着热气。撒上一点椒盐,然后用手撕下鱼肉,更有甚者,将撕完后的鱼骨架放在剩余的炭火上慢慢烘烤,嚼起来又脆又香。撕下来的鱼肉不是一般的吃法,按照侗家的传统习俗,鱼肉是一定要和新鲜采摘的野芹菜和其它一些野菜拌在一起。吃起来又嫩又香,一堆人围在田里享受着来自自然的美味。

等到放完田水吃完烧鱼半个月左右,就正式进入紧张的打谷子时间。农村因为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寨子里基本都是仅剩老弱幼在家,肩挑背扛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随着小型打谷机的普及,现在都开始使用打谷机。但是要扛到坡上仍然需要很大的力气。一般都是一个打谷机几家几户连片的一起使用,侗族村寨都是沿河而居,居住相对集中,而且邻里关系也相处的很好,这也为解决秋收缺少劳动力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帮助。

因为离地较远,一家的女主人都是早早的起床煮猪潲喂猪,然后煮好一锅的南瓜,侗家的老人家说打谷子的时候没有南瓜是不完整的秋收。煮好南瓜和糯米饭是方便等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回到家吃晌午饭。中午饭就是在田间解决,带上包好的糯米饭以及糍粑以及腌鱼和腌肉。等一切准备就绪,到坡上的时候已经快十点,大家分工明确,两个人负责割稻谷。两个人负责递送,两个人负责操作机器。在这样的科学分工下,一亩田的稻谷基本上半天就能完成。打好后的稻谷分袋运输回家。以前都是靠老人家肩挑背扛的扛回去,后来就是家里养马的由马驮回去,直到现在,都还能在部分家庭看见用马驮粮食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基本上各村各组都修通了通组水泥路,到田边也修通了便民小道。因此现在打完谷子后,都会由在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拿摩托车将装好的稻谷运输回家。

剩下的时间就是晒稻谷啦,这是一个相对繁琐而又考验耐心的事情。在侗家,这个任务基本上都是交给家里的主妇去完成,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的小媳妇背上背着个小孩,在庭院里晒稻谷。背上的小孩子不哭也不闹,在阳光初出和夕阳西下的时候,这样子的场景,在古色古香的木楼建筑里,显得格外和谐和温暖。

晒干后的稻谷就到了收进谷仓的时候了,侗家人的谷仓与居住房屋是分开的,因为侗族多是沿河而居,所以谷仓大部分都是沿寨中小溪而建,都是木制的简易小楼。谷仓共分为上下两层,多呈“田”字形建筑样式,木制窗户较高。谷仓底部是由木柱搭成的框架结构,顶部是用晒干的树皮作为瓦砾遮盖,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是储存稻谷是相当的方便,因为是木质的,所以在防潮方面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进入十月,一年一度的稻谷收割开始进入尾声,田间都是竖好的草垛,万物开始随着季节的转变进入新一轮的休眠期,勤劳的侗族人民开始围坐在炭火边,吃着香喷喷的米饭,一针一线的缝制着漂亮的侗布衣裳,迎接着侗家人秋收后的安稳岁月。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