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老家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7W 次

又到了年末,看着大街小巷人们忙碌置办年货的身影,儿时老家备年货、过大年的情景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年味

老家备年货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仪式开始的。老辈人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天”。从先秦开始,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祈求灶王爷保佑一家的平安顺遂,恭送灶王爷去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这一年的烟火情况。有灶王爷画像的人家,还在灶王爷嘴上涂抹蜜糖,让他在向玉帝汇报时,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正所谓“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民以食为天,灶堂里食材的品种、饭桌上食物的色味,反映着老百姓舌尖上质量。千百年来民间祭祀社神、稷神、灶神的习俗,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寓涵着先民期望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是十分虔诚和庄重的,一般都由家里的长辈亲自完成。祭完灶神,家家户户开始仔细打扫房间和庭院的卫生,准备干干净净过大年。

祭祀灶王爷后,一应备年货的事情紧张有序进行着。男人们干一些气力活:杀猪宰羊宰鸡,赶着骡子或乘坐班车到很远的县城买蔬菜、烟酒、鞭炮等等。女人和小孩们则做一些食物:蒸花卷、炸馓子、煮蚕豆和萝卜皮、擀长面条等等。家长们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做过年的新衣服。虽然时令已过大寒,江南已经明显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但北方的气候仍然很冷,有的年份还会下几场大雪,封山封路,山野村庄一片银装素裹。但这丝毫不能减弱村子里欢快热闹的气氛,不能阻挡人们互助干活的热情,不能掩盖那越来越浓的年味。

在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同时,另一项热闹又带点儿神秘色彩的跳社火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老家的社火队远近闻名,不仅人多势众,服装道具和节目水平也都堪称优秀,特别是“八大光棍”和舞龙节目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精心准备、先在自家的场院上预演几场后,社火队就派人到十里八乡去下帖子,然后挑一个黄道吉日出发到接了帖子的村庄去巡回演出。浩浩荡荡的社火队伍一出去就是十几天,做几十场的演出,在挣来数目不小的演出费的同时,还把老家的名声响亮地打出去,使不论远近的人们一听到老家的名字,一见到老家的人,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当然,老家盛名在外,除了社火好之外,还有许多属于文化道德范畴的特质的东西:勤劳朴实、家教好、有礼貌、讲究卫生、注重教育、文化人和在外工作的人多等等等等。

待一切准备就绪,大年三十就到了。大年三十有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早上上坟,祭祀祖先。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有悠久祖先崇拜历史的中华民族,无论坟地有多远,大年三十必须到坟上去祭祀祖先,在向祖先献上祭品的同时,告慰祖先以事业,并祈求祖先庇佑后代子孙幸福安康。第二件事是下午贴对联,打醋坛。贴对联,放鞭炮,打醋坛,是除夕下午的重要事情。人们贴上喜庆的对子,放鞭炮,打醋坛,以为驱邪逐祟,辞旧迎新。宋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燃爆竹,换符换对联以驱邪除祟的习俗由来已久,影响深远。第三件事是傍晚收瘟神。天快黑的时候,人们请着黄龙真神的轿子,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驱恶鬼赶瘟神。所到之家,必放一堆大火在家门口,庭院中燃香煨桑,放鞭炮,洒净水,行布施,好让黄龙爷把家里的鬼祟瘟神彻底收走。收瘟后,来年一切顺利,家和人康健。

大年三十还有三件小事:其一是吃饺子。北方农村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包饺子了,亲房们挨家挨户请吃饺子,最后集中到一家,吃喝玩乐闹通宵。记得我们亲房七八家,几乎每年最后集中的人家都是我家。这一方面是我家有老祖宗——奶奶,另一方面是条件也比较好点——家里有“工作人”,方便招待大家。几十个人聚在一起,喝酒的猜拳喝酒行酒令,唱歌的引吭高歌,跳舞的翩翩起舞,吹笛拉二胡弹弦的“轻拢慢拈抹复挑”,大家尽情释放能量,沉浸在平安喜乐之中。其二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改革开放后,老家人的生活日渐改善,度岁末过年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变化。自1983年春晚开始,有电视机的家庭看春晚守岁就成了固定的模式。从晚八点开始,大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享受着央视奉献给大家的文化娱乐大餐,一边喝酒聊天吃点心,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敲响,春晚在《难忘今宵》的合唱声中落下帷幕。其三是天快亮的时候到甘泉里打冰块。人们赶早打来干净的冰块,放在每扇门的两侧,配上黑色的碳块,一直到冰块融化,据说这样可以禳灾祈福。一年里最后的一天就这样在愉快、热闹、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了。

初一凌晨,天还没有放亮,老家的人们又忙活起来了。先是打扫庭院卫生,然后大人们或在院中的中供,或在正屋的房上燃香煨桑请神,然后尽可能赶在别人前面去村里的寺里上香拜佛。待天亮日出时,妈妈和嫂子已经做好了饭菜,这时候孩子们最期待、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儿孙辈们被叫到正屋中堂八仙桌前,给长辈们磕头问好,祝福长辈们福寿安康。磕完头后,长辈们就给磕头的人压岁钱。小的时候普遍条件不好,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不多,也就几毛、几块钱,但对我们来说,已经高兴的不得了,毕竟一年难得有几次可以得到哪怕是一毛钱啊!大人们给孩子压岁钱,是取“压祟”除秽之意,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可以在一年里不受邪祟侵扰,平安度过一年。磕头之后就是吃早饭,这是一年里最好的早饭,有肉、有花卷、有油饼馓子,还有蔬菜。吃罢早饭,我们穿上过年的新衣服,高高兴兴去拜年,先拜亲房党家子,然后由近及远拜亲戚。由于交通不便,车辆较少,所以我们经常徒步拜年,最远的亲戚家要走好几十里路才到。等到亲戚家的时候,拿的花卷基本散了架,摆不成个形状,人们习以为常,也不嫌怪,也不减少招待的热情。条件稍好些的人家,除了拿花卷,还有油儿,待村里条件整体改善些后,礼品就换作饼干盒和水果罐头。由于还不富裕,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人们拿着饼干盒拜来拜去,到最后哪个饼干盒又回到初始送出去的人家,有的已经发霉,不能食,只好有点惋惜拿去犒劳猪鸡了!

接下来的日子,老家人除了看几场社火演出,浪一趟正月初八的庙会,就基本待在家里。大人们互相宴请应酬,孩子们或在场院里滚铁环,或打三角板,或玩扔铜钱硬币的游戏,一直到二月二。到这个时候,人们准备的年货已消耗殆尽,天气也暖和了许多,老家的年才算过完。热闹休整了一正月的人们陆陆续续拿起农具,走到田园地头,开始了新一轮的劳作,代替年味的,是人们辛勤耕耘后泥土芬芳的味道。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