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故乡例文

故乡例文

推荐人:Euforia 来源: 阅读: 1.49W 次

有那么一个地方,可能它的风景没有那么好看,那儿的人没有那么善良,但是,你就是喜欢那里,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你就是喜欢。那个地方,叫做故乡。

故乡

呼兰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作者萧红的笔下,呼兰河满是缺点,有被封建家长以及麻木村民害死的“团圆媳妇”,也有做事偷偷摸摸的有二爷,还有那盛产便宜猪肉的大水坑。但是无论怎样,你看见的都是萧红对这个地方无比的眷恋和无限的爱。

说到爱,其实你能发现这个词本身能有许多不同的意思。父母对孩子不顾一切的付出是爱,但是父母对孩子不好之处的指责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萧红在这本书里,就体会出了这两种情感复杂的两面性。

她是深深爱着她的故乡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是同时她也担忧着她的故乡。她用的几乎是最平淡的语气来描写或是冷漠,或是暴力的场面,她甚至没有表现出激动、愤怒的情感。只是淡淡地把这件事情写完,淡然到就像只是在吃一碗面条,就像她忘了她写的是婆婆虐待媳妇的过程。这种将情感压抑到近乎空白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说作者在这里把所有可以发挥的余地都留给了读者,让读者替她难过、担忧。把这些感情全部都交给读者去思考,把作者放在一个叙述者的位置上,其实更有利于读者去阅读这本书、解读这本书。

除了复杂的感情之外,《呼兰河传》另一个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语言。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更像是一本散文集、诗歌集。这或许是得益于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及受到老师鲁迅的影响。平实而饱满的语言给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的精彩。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妙的一点。萧红在创作时有意的塑造了“我”这样一个天真的儿童形象。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串起整个故事。但是,真正读起来你又会觉得这本小说似乎不止这样一个外在的主人公,还有一个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我”。他以成人的视角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体味着这一切,他更像一个老朋友,兴高采烈,却又无可奈何。

小孩子的天真让这本本该沉重的小说轻松了不少。或许正是因为不谙世事,所以在面对那么血腥的场面时,作为小孩子的“我”可以装作什么都不懂,蒙混过去。但是长大的“我”却不得不思考,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作者在这里就又一次巧妙的将问题丢给了读者。这种双重视角的写法,将读者的参与感最大化,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同悲同喜。我仿佛听到有人在我耳边吵吵闹闹。

“嘿,我告诉你,这条路啊,你别看它这样笔直宽阔,但是它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坑哩。那个坑陷过马匹,淹死过猪,因为这样我还吃过许多回便宜的猪肉呢!”

读《呼兰河传》,就像是在和一个小孩子在一棵大树下谈天说地。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她说到高兴处,开始手舞足蹈起来,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看着她,想起我的故乡来······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