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 >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集锦九篇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集锦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3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集锦九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星期四的下午,我在房间里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顺手拿起一本《小星星》的书来看,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一篇名叫《铁勺和瓷勺的悄悄话》的文章,非常有趣的题材:铁勺和瓷勺怎么会说悄悄话呢?为了一探究竟,我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看了前言,才知道《小星星》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一本面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综合性期刊,为广大小读者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是我爱看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我同学们喜欢看的课外书之一。

我又接着看下去:一天早晨,两个勺子在吵架,一个是铁勺,一个是瓷勺。瓷勺和铁勺的对话:

铁勺傲慢地说:“你敢碰我吗,小瓷勺?”;

小瓷勺镇定地回答说:“不敢,铁勺兄弟”;

铁勺又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小瓷勺郑重的回答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不是我懦弱,我们生来就是喝汤、吃饭的,并不是用来互相碰撞的,说到喝汤吃饭,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勺愤怒的说:“住嘴!你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的……!”。

对于铁勺的蛮横无理,瓷勺没有生气,继续把铁勺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看待。一年、两年、三年……后,它们的主人搬家了,两只勺子都被丢在了院子的一个角落,上面盖着厚厚的泥土。许多年又过去了,人们又来到这里,发现了瓷勺和铁勺,人们赶紧把他们洗干净,发现铁勺已经锈的不成样子,已经不能用来喝汤和吃饭了。而瓷勺还是那样光洁、朴素和美观,还能继续为人们服务。

我读到了铁勺傲慢、愤怒的表情,读到了铁勺利用自己坚硬的本领来欺负怕互相碰撞的瓷勺,以达到以强欺弱的做法。又读到了瓷勺的镇定、谦虚、郑重和朴实。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不要学习铁勺的傲慢和以强欺弱,要学习瓷勺的镇定、谦虚和憨厚的精神。要以诚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谦虚朴实,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这是我在无聊时无意中在语文书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当时便好奇地看了起来。

“我”在一位训导员口中听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他们的营地,有一条名叫“黑子”的狗,极其聪明。训导员为了测一下黑子的反应能力,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一个人“偷”一个东西,然后藏了起来。之后,他站到了队里。黑子出场了,它轻松地找出了藏好的东西,又找出了寻个“偷”东西的人。可是,训导员不同意这个人是。黑子奇怪了。最后训导员笑了,并告诉黑子它本来找对了,但是没坚持。黑子明白了这是一场骗局之后,十分伤心,就再也不理训导员他们了。它也不再为部队做事,性格也变了,不再那么有用了。最后,训导员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了。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惊呆了:没想到一只狗,一只极其普通的狗,竟然有这样的尊严。它不像狗,更不像动物,而像一个人,一个有自尊心的人。

狗也要尊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狗是没有尊严的代表,哈巴狗、走狗、狗头军师。。。。。今天,作者竟然说“哪怕是只狗,也是要尊严的!或者也可以说-------它们比人还要有尊严。现在的人,有的为了让别人满足他的愿望,竟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别人让他向东,他就只愿意向东,别人让创始向西,他就只愿意向西。这种人,可以说他连只狗都不如!

当你读完后,你就会被军犬黑子的自尊心所感动。最聪明的狗除了不会说话之外,跟人没有什么差别。黑子的聪明就因训导员的一句玩笑话而彻底地葬送了。因为它信误导员胜过信自己。它不停地听从训导员的话,却把正确的答案当成错的。它也想不到竟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把自己给骗了。读到这个地方就叫人心酸。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给骗了,任何人也接受不了。

狗都这样有自尊心,有尊严。如果一个人连这个都没有,就可以说他连只狗都不如了。

所以在此,我也要告诉大家,生命可贵,尊严也可贵。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那他连一只狗也不如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假期里,受朋友的推荐,读了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我感触颇深的不仅是书中的内容,本书作者李跃也从不同层面讲述了自己的转型.

李跃的糊涂,傻气,可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与年龄阶层的人性本面,更诠释了教育与爱育的本质区别,以平等自由的心态来享受欣赏孩子用生命巨章缔造的童话乐土.而在这其中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

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位著名作家卢勤的著作,卢勤专著中提倡的赏识教育,从解读孩子内心,关注孩子外在的健康成长,到放权让孩子自由支配,树立主人翁的责任与意识,倡导了一种教育的新型理念,而在这种漫长的教育与实践中走的也并不顺畅,大到家长,老师,小到青少年,在经历了太多失败教育后,理解了教育不是支配,居高临下的威严施教者,而是如何将教育升华成爱,来激励促进自身的成长,我想李跃与卢勤在教育方面应该都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在李跃的书中,每一篇都可以堪称经典.例如<<鸡毛掸子>>一文,就给我很多的启发.

最近,我班刚转学来的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总喜欢招惹小朋友,一次,我让小朋友去排队喝水,小家伙一把就把排在他前面的巩翰林推倒了,其他的小伙伴赶忙扶起巩翰林并要求他道歉,小家伙却噘起嘴一脸不悦道:"我没错."一边拿起水杯向指责他的小朋友泼去......站在旁边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伸手打了他的屁股两下,没想到小家伙一脸不服气委屈的大哭起来,大叫道:"你们人多欺负人少,我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小家伙的一句话立刻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无形中我给孩子们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于是我把两个小家伙叫到了一起,给他们讲道理,听孩子解释,并让他们当着大家的面握手言和,一个短短的小插曲让我明白了,在严格管教孩子以后,一定要用温暖真诚的心接纳他们,让他们知道严厉是更深沉的爱.其实在李跃的书中会有很多的故事及相关事例值得我们深思,而恰恰是生活中想当然的小事,让我们在无意识中伤害了儿童的幼小心灵,埋没了孩子的潜力,而教育就想当然的成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隔阂,教师走不过去,孩子不愿走进来,使两者成为对立面.

曾有人这样说:现在的孩子都很个性,现在的教育不象教育.我要说的是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向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一套观念,他们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作为施教者怎么样才能很好的保护好孩子个性的一面,又要剔除孩子不尽完善的一面,我想在李跃的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跃不是圣人,算不上是教育的专家,但她却是一个个性十足,及具影响力的施教者.

她对自己不偏不倚,教育败笔,优秀案例都在书中一一展示,与其说这是李跃的财富,不如说它是我们每个人或缺的教育宝藏,而我相信,每一个人不一定是天才,但每个人却都有一样别人或缺的?是什么?它在哪?大概只有自己知道,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平凡中的天才!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阳光明媚,我坐在太阳下打开这本书,看着看着不由得笑了。

这本书描述了极其有趣的故事:在豆蔻镇的郊外住着三个强盗,他们好吃懒惰,不讲卫生,直到有一天他们在面包店里偷窃,被扭送到警长那里蹲监牢。三个强盗在警长太太的热情照料和感化下,开始渐渐向文明人转变。最后,三个强盗在一次火灾中立功赎罪获得释放,他们分别当上了消防员、面包师和马戏团班主,成为自食其力.自由快乐的公民。

我们不能学习这三个强盗之前的所作所为,做个乖孩子。等长大后做一个善良、有用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买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三天的时间读完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早已列入书单却迟迟没有开始。有时候想来人生也是怪有意思,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是你的终究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夺也夺不来。看来读书也是一样,该是你读的书,无须担心,终究你会读到。

事先只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灵性成长与修行的书籍,年龄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明白这世上有些事情终究不受你左右,渐渐对于修行有了点感觉,也囤了几本关于灵性与修行的书,还没来得及阅读。这周正赶上共读,没想到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想来这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多数人或多或少会从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就没有机会去反思人生。身处于当今社会,很少有人凡事一帆风顺,当不顺心的事件发生,烦恼与痛苦也会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及时地将其消化掉,小则影响生活,大则影响人生。而现实的状况就是,太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任由其扰乱了生活。若菱的遭遇可以说让人唏嘘不已,从工作到家庭,好像处处都不错,又处处有坎坷,仔细想来,谁走过的路不是这样呢?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觉得是正常的,而遭遇挫折的时候又觉得老天不公平,“凭什么会这样”会是一个下意识的呼喊吧!而所谓的调整心态,就是“看得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别人容易教自己难,突破自己这道坎才是最难的!张德芬的这本书,如果你愿意顺着她的思路去理清的话,谈不上自欺欺人,倒也不失为一条修行的捷径。

知晓“我是谁”“我不是谁”。所谓的人生阅历以及个性并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同样的,你的思想你的情绪也不能代表你自己 ,人的痛苦就是来源于去盲目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使真正的自己隐藏在硬壳之中。

认清“能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频率可以吸引相似的人、事、物,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明白人生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一定要分清楚到底有哪些事真正是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担心别人的事其实是一种加害。

重视“潜意识”的影响。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的自由选择的生活,实际上是受潜意识里的自动化行为所操控,留意生活中发生的特别情况,跟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讯息,感受并接纳情绪,觉察并检视思想,打破自身虚假的认同,了解隐藏着的潜意识所要表达的意图,努力扩大表意识的范围。瑜伽与呼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注重饮食与健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习惯于注意身体上的感觉。

知道遭遇是因情绪而产生。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看见它接纳它并放下对它的需要,尝试着欢迎它,允许它的存在,不良情绪自然慢慢消融,也就是情绪的支持与认同,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学会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已无从改变,人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本身是给自己一个体验与成长的机会。好处就是当你接纳当下,不浪费力气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转机出现。浴火重生的凤凰才更具有生命力。

认定别人缺点的时候,首先问问这是真的吗?这种想法让你欢喜还是紧张?尝试着用否定句式重复一遍判断真实度,再将对方改成自己判断真实度,你会理解当你一个指头去指控别人的时候,有三个指头是指向自己。

换个角度看负面。你会发现所有让你痛苦不堪的事件,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学习定静,用心倾听自己的思想,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去包容与接纳。

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你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

所谓的心想事成,“就是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若菱的故事告一段落,给读者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思考,这个世上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正的属于我们,而我们又真正的想要什么,归结于一点,就是顺其自然,给自己一个正确地指引,与内心曾经未知的自己合二为一,也不枉这一遭灵修之旅……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作者是:爱斯米-科德尔。她是一个美国的作家。

萨哈拉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她是一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可实际上,她热爱阅读,还喜欢写作,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藏在图书馆里,希望有一天能够让别人看到。

到一个新学期,在波迪小姐的帮助下,她渐渐认识了自己,于是她拿起笔开始写日记。一次次得到肯定,一次次唤醒她的学习意识、写作热情。萨哈拉遇到了一个特别的老师——波迪小姐。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每一个孩子。她不允许一个孩子去接受“特别的教育”,她要带着每一个孩子进步。她在不断努力着,却没有苛求,她一直在耐心等待着。因为她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萨哈拉终于又找回了原来的自己,她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作家梦,新的生活就在她面前展开了。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萨哈拉并不特别,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生,她热爱阅读,喜欢写作。当她遇到一个非常了解孩子心理的老师的时候,她就从一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变成了一个好学生。虽然我没有萨哈拉那么特别,但是我也非常喜欢波迪小姐那样的老师,她给我们的生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名将爱《陆小曼传》的书,拿起随便翻了几页,但黎明的.语言共和故事一下就吸引你了我。了解一代历史名流的轶事也是很有趣的。读完后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其中人物纠葛盘根错节,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多样,再加上后人评说纷纭,在令人感慨万千之余,实感有趣。以陆小曼为主线,牵出许多与她关系较密切的人物网,道出了一个个引人眼球的精彩轶事。徐志摩,林徽因,胡适,翁瑞午,梁思成,张幼仪,张歆海,凌叔华,梁启超,还有她那可怜的前夫—王赓,等等,这些人之间的故事似乎讲都讲不完……

陆小曼,出生于上海孔家弄的一个官宦家庭,母亲吴曼华多才多艺,接受过早期教育,父亲陆定毕业于帝国大学,后任赋税司长多年。小曼是他们夫妻众多孩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一个,但也体弱多病,常年服药。父母对她甚是溺爱,因此也养成了她挥霍无度,任性放恣的坏习惯。

陆小曼从小就娇媚可人,聪明伶俐。由于父亲就职于北京,六岁时小曼就随母亲从上海来到北京,开始了她的精彩生活。当时社会风气已经相当开化,有钱人家都将子女送入最好的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小曼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她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女中,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读书,认识了许多上流社会的公子小姐,自己也被培养成一个淑女名媛。她追求自由,但又举止优雅,于是在圣心学堂里就如一颗明星般冉冉升起,鹤立鸡群。十六七岁时她就精通英法两国文字,受到许多公子哥的巴结讨好。一时间,陆小曼在北京上流社会芳名远播。可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不谙男女之事的小曼被包办了婚姻,与一位颇有前途的将军—王赓结为夫妻。在小曼的父母看来,王赓年轻有为,身居高职,定会为女儿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没想到,婚后没多久,小曼就开始感到厌烦。丈夫常年疲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她的爱好与兴趣,更没有空陪她出去游玩找乐。如果是一般的女人,倒会引以为傲,认为丈夫积极工作,前途无量,会欣慰无比,可小曼是一个追求自由与无拘无束的不平凡生活的新思想女人,她爱热闹,享受那种被人围绕,捧在手心的感觉。她怎能满足于这种无聊的现状?

直到她在一次交际舞会上遇到了徐志摩。他们俩一见倾心,共同起舞。当时徐沉浸于苦追林徽因无果的悲伤中,而陆则痛恨丈夫的呆滞木讷不浪漫,于是两个年轻人毫无忌讳的爱上了,她们冲破重重阻力,不顾外界的流言蜚语在一起了。陆小曼与前夫离婚,而徐志摩早在追求林徽因时就与前妻张幼仪离婚。这样叛逆的行为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甚至连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也不看好这段婚姻,断定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

的确,随着婚姻中琐碎的事情接踵而来,两个人的矛盾也逐渐浮现,小曼爱热闹,排场大,挥霍无度,被断绝经济支援的徐志摩只是一介书生,没有那么多钱给小曼浪费,于是他劝解小曼改掉不良习惯,却遭到小曼的冷落。于是志摩失望了,他又想到了心目中的女神林徽因,加上要兼课贴补家用,他从上海的家又来到北京,在胡适的帮助下开始在北大等大学兼课,()甚至为多赚钱不惜做房地产的掮客。郁闷时,也难免到林徽因处诉说一番,却使得陆小曼 吃醋撒泼。

正如梁启超预言的那样,徐志摩因生活的压力而无暇顾及写诗,因此在与陆小曼生活的几年里,很少写出优秀的作品,可以说,是陆小曼的大手大脚与任性无理间接造成摩诗兴大减,才思干枯的。最终,徐志摩为节省路费,打乘在当时还没有安全保障的飞机去北京参加林徽因的讲座而葬身空难。陆小曼伤心欲绝,后半生深居简出,痛改前非,但是许多她和志摩生前的共同好友都将志摩的死归咎于她,与她断绝来往,只有少数朋友同情她,安慰她。虽有一直对她颇有好感的翁瑞午无私照顾,她一直未改嫁,只为死后能与志摩合葬。但是,造化弄人,直到她1965年逝世,徐家人也未能正式承认她这个志摩的合法妻子,别说让她与志摩合葬,就是连志摩的葬礼,也不让她参加,这是何等绝情!

这一对历史名夫妻,在评说纷纭中结合,在声声叹惋中逝去,人已故去,虽有千错万错,也只能随历史随风而去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我最喜欢《可爱的骨头》这部电影,满满的全是爱,很少有电影给我想哭的感觉了,很少有电影能让我在情感上非常的压抑,他做到了。但是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做太大的宣传,我没有看到很多的宣传报道和电影院的大画幅海报,悄悄的来了,似乎象电影中的父爱一样,慢慢的来,但是来了之后就再也挥之不去,越久越浓。

台词很朴实,故事情节只有在苏茜的妹妹进入罪犯屋里时候才感觉有了一点点紧张的感觉,整个电影一直沉浸在一种绵绵的来自苏茜的絮絮叨叨的自诉中,她只是在低低的讲自己的悲惨故事,但是片子却定位在明亮的祥和的基调上,去衬托那份纠缠在一起的永远也讲不完的爱,正因为这种祥和的爱却隐藏着悲残的故事,叫观者心里一直有一种难过的情绪。

也许导演在讲诉或说在宣扬一种家庭的爱,我看到了姐妹之间、父女之间、夫妻之间甚至恋人之间那种至诚至敬的爱,纯洁的无可挑剔!即使有一些像哈维那样的丑恶的东西,也无法改变那种爱。

很多很多想说的话,重要的是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定要爱自己以及周围所有爱和不爱自己的人,每个人的周围都有那么多的纯洁的爱,来自父母、兄弟姐妹、恋人、朋友……

向伟大的爱致敬!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