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 > 关于饺子传统文化作文合集六篇

关于饺子传统文化作文合集六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2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饺子传统文化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饺子传统文化作文合集六篇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春节到了,爸爸在家门口已经把春联贴好了。“盛世龙腾贺新年,阖家幸福喜开颜”醒目的金字红底对联,传递的是喜庆与祝福!爸爸看着贴好的对联喜笑盈腮。回到房子里面,母亲微笑着说“我们包饺子吧。”

爸爸和面,母亲洗完菜后切馅、拌馅。该擀饺子皮了,只见爸爸很熟练地拿起擀面杖,左手轻轻地挪动着饺子皮,右手轻重有致地擀着皮儿,不一会一打饺子皮很快擀好了。我以前没包过几次饺子,我拿起一个饺子皮,摊在手心里,用筷子夹了一小团肉馅放在上面。然后一折一捏,满以为一个饺子包成了,没有料到,那馅偏偏不听使唤,像个顽皮的小孩,老往外钻,弄得我满手都是,黏糊糊的。

第一个饺子没有包成功!我不甘心,继续包第二个饺子,结果包得歪歪扭扭,像一个个醉汉躺在那儿,难看极了!再看母亲包的饺子鼓溜溜的,像圆圆的兵乓球一样厚实。我问:“母亲怎样才能包出好看的饺子?”母亲笑着说:“你看——”只见母亲拿起饺子皮放在左手上摊平。然后右手用筷子夹起一些馅,放在饺子皮上,两手合起稍一用劲,松开手,一个鼓溜溜的饺子包好了。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将饺子皮摊放在左手上,右手夹一些馅放在饺子皮上也双手合起一用力,松开一看,饺子馅都从饺子皮中挤了出来。反复试了好多次,我才包出鼓溜溜的饺子。

吃着热乎乎的饺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听母亲讲春节的来历,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无处不显示出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 篇2

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 篇3

春节的时候,母亲说要包饺子,于是,我和表妹也就加入了,虽然很想包饺子,可是我包的饺子也太烂了一点吧!不好意思献丑,不过,最后我还是加入了。

看着表妹和母亲包的饺子那么好,我也学着她们的样子,包了起来,包好以后,原本自我感觉还可以的我,吓了一跳,这还是饺子吗?太惭愧了,竟然比表妹包的还差好多。

母亲看了我的饺子以后,就开始教我包饺子,为了不再比表妹包的差,我就认真的开始学了起来。

母亲教我先: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立起,两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从饺皮左右两端往中间捏,中间自然留一个口,把左右两边合拢,留口部分折起捏牢,两边各形成一条褶折。

听母亲讲好以后,我学着母亲说的,做了起来,做了一会儿,总算做好,虽然还是不怎么好看,不过比刚才那个好了一点点。

表妹也争着要教我包饺子,没办法只好学了,她要教我包波波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住饺边食指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复褶折直推至右端顶处放手,这样一只波波饺就完成了。

没想到表妹会这么多的包法,她还教了我元宝饺的包法: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对折成半圆形,捏牢中间将右半边饺皮封口,同样将左半边饺皮也封口,将饺皮封牢,然后把饺子两端向中间弯拢,将两端饺边相互捏牢,使半圆形的边微微向上翘。

包饺子真好玩呀。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 篇4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饺子今天是周末,也是立冬,我们去姥姥家吃饺子。一进门便看见姥姥把一大块面揪成许多小面团,再把小面团赶成扁片,其次把肉馅放进扁片里,最后把边沿捏出许多的小花边使饺子合拢,这样就做好了。

饺子其实它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相传,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立冬这一天,他看见许多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也冻伤了,当时伤寒病正在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很多。张仲景便在当地搭起了一个医棚,还支起了一个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都送给了老百姓。老百姓从立冬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也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们就模仿制作,便有了饺子。

另外,在我国北方,每到逢年过节或迎亲待友时,也都要包顿饺子吃。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真是其乐无穷呀!

千百年来,饺子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当人们吃着这味道鲜美的水饺时,如果在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 篇5

今天是正月初一,妈妈说:“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包饺子,这是中国的一个习俗。”

我说:“妈妈,那我们就开始包饺子吧!”包什么馅的呢?妈妈想。我说:“包白菜的吧!”我和妈妈先切好白菜,然后再切好肉,把白菜和肉放在一起,妈妈揉好面,我帮妈妈擀面皮,妈妈教我包饺子,先拿着面皮,用勺子把肉馅放到皮上。

然后把皮包起来,用指头捏一下,饺子就包好了。开始煮饺子了,我先把饺子放到锅里,隔一段时间就用漏勺搅一下,过了15分钟,饺子就煮好了。

我今天不仅帮妈妈减轻了负担,而且还学会了包饺子。我真希望再能帮妈妈包饺子呀!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 篇6

今天上午,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传统文化——饺子”,同学们对这再熟悉不过了。但是,饺子的来历、意义、以前的名称……估计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饺子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建安年初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发明的。当时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只好辞去官职,去给百姓治病。他一到家,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冬天,弟子帮他熬药,他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用沸水煮熟,然后用面皮包上,在用水煮,这就成了“驱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时觉得全身温暖,两耳发热。当然,人们被冻伤的耳朵都被他治愈了,欢欢喜喜过了个年。从此,每逢冬至到大年三十,人们都吃饺子纪念他。可吃饺子又有什么意义呢?是这样的:全家一起吃年夜饺子,以示财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健康、人丁兴旺。

饺子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饺子最早出现在魏国。《广雅》记载那时有叫“馄饨”的食品,相当于现在的饺子,到了南北朝时期,饺子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行,而且里面要放些葱、姜、香菜、虾皮、韭菜等小料。这种吃法仍在我国现在陕西、山西等地区流行;在唐朝,饺子变得和现在一模一样,称为“汤中牢丸”;宋-明时期,称“便食”、“时罗角儿”、“粉角”等。万年历《万署杂记》中记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扁食也;清朝,因为种类繁多,名称也在不断增多,先后有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等名称。

那么,我在家里包没包过饺子呢?嘿嘿,包过的。家里每次包饺子,我都缠着妈妈:“我也要包!”“不行!”妈妈马上反驳。“我就要包!”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我拿起一个面团,再拿起刀,这时,妈妈叮嘱我说:“拿刀一定要小心。”“知道啦!”我不耐烦地说。我用刀小心翼翼把面团切成两段,拿起其中一块,在面板上上使劲揉啊揉,使它变成了一只“小海参”,再拿起刀,把它切成一个个小块,切好后,我拿起一个面块,没擀几下,面就粘在了上面。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来!哈!这次终于成功了。所有的面块都擀好后,就开始包饺子。我拿起一个面皮,不是把馅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最后竟然连皮都撑破了。这时,妈妈又说:“你这么粗心,肯定包不好。”我情不自禁地小声嘀咕起来:“妈妈真唠叨。”我平时最喜欢搞恶作剧,趁妈妈不注意,我悄悄地包了一个白糖饺子。准备下饺子了,我还数了一下,惊讶地说:“这么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那个白糖饺子和其他饺子在一起,真是难以辨认。不过,我还是有秘诀哦!开始下了,饺子们迫不及待地跳进锅里,饺子在锅里翻滚着,白的似雪。一转眼,饺子煮好了,我一眼认出了白糖饺子,并很快吃了它。妈妈向我投来有些嫉妒的目光,而我心理却是乐滋滋的。

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美食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