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短篇小说 > 孝道示例

孝道示例

推荐人:海上升明月 来源: 阅读: 2.17W 次

(一)李老太太的爱好

孝道

李家庄有个李老太太,虽说已届古稀之年,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腰板倍直。李老太太有个爱好,那就是赶集。由于本村有集,李老太太是逢集必赶。赶集前必定在镜子面前捯饬一番,大红外套一穿,人格外精神。只要天气好,三里五里的外村集她也是去的。

集上每每买东西,她总是掏出一把大钞票,每每唬得小贩舌头伸出老长:老太太怎么这么有钱呐!老太太总是自豪地说:“托共产党的福,儿子有出息,对我又很孝顺。”每每这时,老太太的脸上必定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每每集上,老太太必定多转悠会儿,即使不再买东西。本村集,认识她的人就多,总会听到背后有人说:“这老太太真有福,全村就一个当大官的,就是她儿子。”她仿佛看到了背后无数双羡慕的眼睛。每每这时,老太太浑身自在、舒服极了。碰上熟人她也总爱聊上几句,人们也总会说出“老太太真有福,全村一千五百多口人,只出了一个大官,就是你儿子”之类的话。每每老太太嘴里应着:托共产党的福。心里简直知足极了。

(二)家境

其实,李老太太以前家里挺穷的。爱好赶集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一年到头她似乎也赶不了几个集。其实,李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仁义,今年45岁;二儿子李德义,今年43岁。李仁义上高一那年,父亲撒手而去,本来贫困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撇下李老太太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因父亲生病欠下的钱是要还的,一个高一,一个初二两个学生,靠母亲一个人怎么供养得起!哥哥李仁义被迫辍学,农忙时帮母亲干农活,农闲时打个零工,一来补贴家用,二来供弟弟念书。寒来暑往,转眼八年过去了,德义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兄弟俩也先后成家。最近这几年,由于李德义工作出色,组织上破格提拔他为某市局局长。

从此李老太太家一改过去门可罗雀的境地,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村里的头头脑脑、知名人士,隔三差五必到李老太太家,对李老太太嘘寒问暖,体贴入微,关心之至。

(三)生日宴会

话说这一天是李老太太的七十大寿,大儿子两口子,13岁的小孙女园园(大孙女在外地大学读书),老早就来到老太太家。一来仁义家离母亲家近,二来他想在二弟来之前,就把给母亲的生日礼物送过去。

一进门,见老太太端坐在圈椅上,听着吕剧,已经喝上了茶,显得悠然自得。老太太今天更是精心打扮了打扮,除了大红外套一身新衣服外,耳朵上、手腕上还多了些零碎。

“娘,过生日也没啥给你的,圆圆妈喂的老母鸡,我今早晨杀了俩。中午老二一家来时炖炖吃了吧!”

“放到厨房里吧,还不够你那宝贝闺女吃的来!”老太太眼皮也没撩一下。园园做了个鬼脸,撅起小嘴,到天井里玩去了。

老大媳妇自知理亏似的,拿了鸡到厨房里忙活开了。仁义看看天色尚早,便拿了锹、抹子,一边嘟囔着:“这外墙根也该抹抹了。”推土和泥干了起来。

“说好八点半到的,现在都八点五十了,还不见人影。”李老太太正寻思着,门外响起清脆的车喇叭声,“来了。”李老太太赶紧迎到门外。

车门开处,从一辆崭新的奥迪A6上下来了李德义一家。李德义玉树临风,帅气,大高个,西装革履,戴一副金丝边眼镜。妻子张秀梅一身粉红色连衣裙,新烫的头发,亭亭玉立。10岁的儿子可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叫娘的,叫妈的,叫奶奶的,老太太连连答应,喜得笑逐颜开。抚摸着孙子的头,“想奶奶了没有?”“想,连做梦都想。”“好孙子。”

这时仁义闻声放下手中的活计,两手泥巴迎了出来,憨憨一笑:“来了。”

李德义一家和哥哥打过招呼,德义诧异地问:“忙啥呢?哥。”

“咱娘的厨房外墙根有些碱了,我给抹抹。”

“哥,我帮你。”

“不用,弄到身上很脏,我也快抹完了,到屋里陪娘说说话吧!”

李老太太也紧着说:“这些脏活粗活哪里是你干的?你哥有的是力气。”

仁义忙去了。德义一家人开始往屋里大包小包的提东西,好吃的,好喝的,营养品……应有尽有。来到屋里,德义从包里掏出1000元钱:“娘,孝敬您的。”李老太太连说:“我还有哇,我还有哇……”一边说着一边赶紧的伸手接了过来,揣进自己兜里。

这时,村里的头头脑脑、知名人士也陆续赶了来,一下子来了二三十位。当然了,他们绝不空手,有提礼品的,有干脆送红包的。不一会儿,李老太太里间屋里满了,兜里满了,她的心里更满了……

“老嫂子,来晚了,我来晚了。”老支书李冠菊大声嚷嚷着走了进来。和众人一一打过招呼后,大声喊:“来两个人,把外面的大红灯笼挂到大门口;再来两个人,大寿字和贺寿联挂到堂屋。再有闲着的,把礼花礼炮在大门前空地上摆好,单等寿宴开始,热闹热闹。另外,咱还雇了个摄影师,把整个拜寿场面全部录下来。”

李老太太很是感动:“他叔,你来玩玩就很好,怎好花这么多钱!”

“老嫂子,好几年前我就说过,您过生日咱下饭店,可德义说啥也不同意。你生了个好儿子,这些年咱们村就出了这一个名牌大学生,出了这一个大干部。他是咱全村的光荣,花点钱应该。”

刚干完活正在洗手的李仁义听了这话,心里酸酸的。

一切准备停当,拜寿宴正式开始了。李老太太居中而坐,和着DVD里“百鸟朝凤”的乐曲,接受人们的贺拜。一时间,鞭炮齐鸣,礼花绽放,好不喜庆!好不热闹!拜寿过后,大人小孩全部入席。划拳行令声,小孩吵闹声,男女欢笑声,混成一片……终于日薄西山时,人们大都互相搀扶着尽兴而归。满屋、满院子的杯盘狼藉,让仁义两口子收拾了好一会儿。

屋里只剩下李老太太一个人时,她还在尽情地回味。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隆重的一次生日。“这都是德义这孩子人缘好哇!”李老太太喃喃自语。

(四)悔悟

晚上十点多钟,李老太太突感不适。忙打电话叫来了李仁义两口子。仁义忙去请医生,仁义媳妇忙拿了体温表给老太太量体温。医生看后对仁义说:“你娘有点脑中风,多打两天通血管的针吧!”

李老太太输了半个月的液,仁义两口子陪了娘半个月,尽心伺候,地里的农活也顾不得了。期间,李德义也回来过两三趟,放下些钱,叮嘱哥嫂好生伺候。毕竟当差不自由。

李老太太在仁义夫妇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渐渐好转。仁义夫妇却都瘦了一圈。老太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拉住仁义夫妇的手,哽咽地说:“以前我对不起你们俩呀!以前,我身体好的时候,总觉得多给我一些钱,多给我东西就是孝顺。病了才知道,要不是你俩在身边,我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啊!钱重要,人更重要哇!”

“老二也很孝顺你,对我也很照顾,要不是他,你大孙女哪上得起大学呀!他是你的骄傲,也是咱老李家的骄傲。”

“你学习比老二还好,原本也是可以上大学的。是我,是这个家拖累了你……”说着,李老太太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