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广州塔建成后的第二年,我搬到了海珠,留下十年记忆

广州塔建成后的第二年,我搬到了海珠,留下十年记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6W 次

2008年暮春时节,我和两位朋友到二沙岛上的广东美术馆看画展。看完画展出来,一起走去江边,租自行车骑行。一路向东骑行,看见正在建造之中(已建成大约三分之二)的广州塔(昵称小蛮腰),如一位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在珠江岸边。

广州塔建成后的第二年,我搬到了海珠,留下十年记忆

2009年9月,广州塔竣工,建筑高度600米,以此成为广州新地标。2010年11月,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亚运会开幕式之夜,广州塔上绽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流光溢彩,令人难忘。

2011年春天,我搬到了海珠,一住便是十年。2015年秋天之前,我的居住之所离广州塔不远。因此,时常到广州塔附近走走。

海珠,四周江水环绕,像一座海岛。西边历史悠久,东边现代时尚。北岸繁华,南岸宁静。广州塔位于海珠北岸,与花城广场上的东塔和西塔隔江相望。在广州塔南面几公里处,有一个人工湖——海珠湖;在广州塔西边几公里处,有一所著名高校——中山大学;在广州塔东边几公里处,有一个国际展馆——琶洲展馆。

海珠,名字甚是文雅古朴。我很是喜欢。原来,海珠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一块海珠石。海珠石和海印石、浮丘石合称“羊城三石”。

海珠,装载着我十年的记忆。搬到海珠的第一年夏天,遇见人生伴侣;第四年春天,有了孩子;第五年夏天,有了我们仨的房子。房子不大,两居一室,刚好够我们仨住。过了三年,为了孩子读书,我们又搬到了附近的另一个小区居住。

在海珠居住的十年,遇见的基本是外地人。其中大部分是南方人,小部分是北方人。

在此,为我认识的一位东北人写几句。那日,天气晴好,我抱着出生两三月的孩子在小区大树下散步。一位穿着红衣服的阿姨,右手提着一块新砧板,面带笑容地向我走来。“宝宝大多啦?”她说完,咧着嘴向宝宝傻笑着。“宝宝五官长得好秀气啊!”她又说。眼里满是喜欢。然后,热情地和我聊着家里情况(我们之前并不认识)。聊了半天,我也知道了她的大致情况:她是东北人,之前住在东北。儿媳快生了,她过来帮忙带孙。这两天刚到,置办些家居用品。昨天买了一块新砧板,尺寸不合适,正准备去退换。

不到半月,她儿媳生了个女宝宝,长得秀气水灵,小名多多。儿媳在家坐月子,她抱着孙女到楼下晒太阳。因此,我们经常相遇并闲聊几句。第二年,她有事回去东北一趟。孙女由外公外婆帮忙带着。一月后,她回来。某天,我们在楼下相遇。“我回去一个月,多多变得不爱说话了。”她担忧地说,“之前,多多整天都吱吱喳喳的。外公外婆带后,就不爱说话了。”说完,摇摇头。过了半月,多多又变得活泼开朗了。再后来,我们搬家了,与这位热情的邻居也失去了联系。

2008年暮春那天,我多看了广州塔一眼。因此,和海珠结缘,搬到这里,一住便是十年。我的十年记忆,也留在海珠。海珠石,被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十年记忆,被时间长河冲刷而弥足珍贵。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