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听小说《血色黄昏》

听小说《血色黄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6W 次

有人发给我一个大约是好多年前的视频,画面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看不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还有点邋遢,说他是工、农、兵,都能擦上边。鼻梁上还架了一副眼镜,又有了知识分子的味道。通过这个视频,我了解到这个男人是作家,写了一部小说《血色黄昏》,我曾经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读过。

听小说《血色黄昏》

这个男人叫马波,笔名老鬼,是著名作家杨沫的儿子,视频就是他带着大家到母亲的故居,讲述他与母亲的相处经历及他写小说的心路。看到这个视频,引起了我对他写的小说的兴趣。我听说过这部小说,但是从来没读过,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是一部写知识青年在内蒙生产建设兵团的血色黄昏般的生活,主要从社会历史层面、人生层面和心理学层面剖析了当年内蒙古兵团战士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差不多都有插队的经历,我的同学们绝大部分都插过队,只是我们的年龄偏小,没赶上去山西,去陕北,去东北,去云南,去内蒙,只擦了一个边儿,到北京郊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相对来说境遇好得多。得知《血色黄昏》是写知识青年的,我由不得就想阅读,毕竟还记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件事,仿佛离现在还不太遥远。

这些年阅读已成为了一个负累,好像人们都不大读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了,我也是。捧着一本书怎么也读不进去,只好去音频网站听别人播音,现在我最爱听的是悬疑小说,很少听纯文学。现在倒是有点想听《血色黄昏》这部小说,主要还是看到作者的样子,有点好奇,看着他实在不太像个作家,他的笔下能流出怎样的文字呢?于是开始聆听。

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听完了全书,作者是以第一人称写作,根本就不像是小说,倒像是回忆录,满篇的真实,让我听得不敢相信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对比之下,我以前还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有过人生的低谷,实在是不了解真正的苦难,就觉得自己一肚子苦水无处倒。现在终于明白我们这一代人中比我们年长几岁的人,比我们的阅历丰富多了。

我有一个知青朋友,自然我叫他大哥,曾经去东北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他给我讲了在那里度过的第一个严冬。因为准备不足,知青们带的被子都不足以御寒,睡在地窝子的凉炕上,根本无法躺下,只能跪着睡觉,他说那真是遭老罪了。我听着身上就起鸡皮疙瘩,好像自己就要被冻死似的,要是我赶上了那样的日子,这辈子恐怕一回忆起来就要骂娘了。

有一个观点说苦难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我才不认同呢,苦难就是苦难,与财富一点关系都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未必都能唤起斗志。只有思想深邃的人,才能不论什么际遇,都能有所追求,有所奋斗。所以还是多读书,无论到什么时候,意识形态的完善才是人生处事最宝贵的东西。

《血色黄昏》把我听得极其投入,我觉得这种纪实性的小说特别对我的胃口,因为我不会描写,只会实写,不会虚构,只会叙述。按照这部书的写作手法,我也可以把日常生活变成小说写出来吧。这也许就是我听了这部书的最大收获了,当然还有极大的同情,还有内心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