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推荐人:小苦菜 来源: 阅读: 2.29W 次

——读《国史大纲.引论》有感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我是被迫无奈下选择的历史专业,因为自己实在没那点本事选择,我对历史只喜欢泛读、涉猎,不喜欢去评论、研究,我更喜欢的是文学,去遐想,去创作。

虽然我是个喜欢把自己陷入悲情的人,但我也的的确确是个喜欢浪漫的人,总会把一些东西想的美化,就如世界史老师所说的,学文学的人跟学历史的人不一样,学文学的总喜欢把事物美化。在受老师推荐下,看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民国时期的作家,问起我知道的都是徐志摩、冰心、朱自清、郁达夫、鲁迅什么的,我对钱穆先生只听过名字,但不甚了解。

这本书更是竖版排列、繁体字、民国时期文言文和白话文过渡期的叙述,其中行文读起来不仅深奥,甚至有些枯燥,既无读曹植、李白之类文章的如诗如画,又无如苏轼、苏洵之类文章的气势恢宏,认清字词需一遍,读通需一遍,理解又需一遍,毕竟是本史书。但单看完引论部分,已是情真意切。

钱穆先生所举例子“求人之敬事上帝,必先使知有上帝之存在,不啻当面觌体焉,又必使熟知上帝之所以为上帝者,而后其敬事上帝之心油然而生。人之于国家民族亦然。”我自诩是个爱国的人,却一直以来不知因何而爱,难道要我像谈恋爱一般说“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咀嚼其中道理一解心中疑惑,然后书中又道“人之父母,不必为世界最崇高之人物;人之所爱,不必为世界最美之典型,而无害其为父母,为所爱者。”从而得出“惟知之深,故爱之切”,当时第一遍读完时心中觉得很有道理,说得很好,但却说不出哪里好,读完第二遍时觉得举例很通俗,推断很合理,结论很精辟,读完第三遍时,口中只想念道“惟知之深,故爱之切”,就像武侠小说中一个人虽获得高深的内力,却无法施展,然后不断气运丹田,便忽然与身体融会贯通之感。

小时候说起爱国,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假大空,而且全是口号,年纪稍长谈起爱国时,被同龄人会嬉笑“你好伟大”,我记得我与别人谈起抵制日货时,别人反驳道:“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抵制什么日货”,我就想说“这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么?”但我当时却无法想出下一句能够去反驳他人的理由,但现在,我能够听到有朋友跟我说“被你感染的有了那种国家民族情怀”。何为假爱国?钱穆先生说“既已对其民族已往文化,懵无所知,而犹空呼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爱其牛。”所以,在如今我看来,如论爱国,最好的方式,便是说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的血性、文化魅力、历史传奇,小到一个汉字、一首李白的诗,大到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会让人做梦都在吟诗作对、金戈铁马、花前月下,会让人无法接受任何对国家的侮辱,就像上历史课每每讲到南京大屠杀之类的课时,就瞬间对每个日本人都想把中国有的酷刑每个人每种都让他体验一遍。

我喜欢夏商周那种似乎人类开始认同文明时的懵懂,对鬼神的敬重,能用血缘关系维持几百年的时代,那些沉重古朴的青铜器,真想举起一尊酒爵坐看风云变幻;我喜欢战国时期的纵横,真想和那些纵横家高谈阔论,以区区竹简在百家争鸣之中有一席之地;我喜欢秦汉的时代,皇帝尚不是金黄色的龙袍、广袖的服饰、建筑的风格,有着故剑情深、糟糠之妻种种的典故,真想和曹子建一起醉死,不是那么的繁华,却总是有一种特殊感;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喜欢民国时期的旗袍,喜欢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文化;我喜欢那些舍生取义、江山美人、英雄角逐、潇洒坦荡、情真意切的亘古传说,也喜欢那些水深火热、饮恨江湖、千军万马种种的历史悲剧。

因为,爱一个人,便爱她全部,何况是国家。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