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军旅系列故事(10)

军旅系列故事(10)

推荐人:柳浪 来源: 阅读: 8.89K 次

(送别)

军旅系列故事(10)

晚上在县政府大礼堂开新兵欢送会,会上新兵代表发言、接兵部队首长答谢、县武装部领导致辞、亲属代表讲话,然后还有一台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表演的文艺节目。

文艺演出和武装部领导的讲话我们都没在意,演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也没记住,但新兵代表和接兵首长则是我们全神贯注的焦点。

主持人宣布下面由新兵代表华学兵发言,我们听成了“化学兵”,以为他是被海军防化部队招的兵,顿时觉得那人好牛哦,眼睛都羡慕直了。接着主持人介绍到:“该同志来自石板滩公社石板滩生产大队,18岁,应征入伍前是共产党员大队民兵营长”,才知道“华学兵”原来是一人名。我们眼睛又一次直了,这人牛啊!就纳闷:都已经入党了,还去当兵(你看看当时当兵的这境界这动机,似乎当兵就是奔着入党去的)?

代表接兵部队讲话的是接兵营的顾教导员,河北人,一点都不像北方汉子,倒是又黑又瘦,一口河北土话,没听懂,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他的敬仰。那时不晓得教导员是什么官,是多大的官,但在我们的眼里,头戴大檐帽的他就是部队、就是海军、就是大首长。

欢送会结束回到集结地,送行的父母亲友们正叮咛着,我们正告别着。突然一阵凄厉的哨音“瞿瞿瞿”的急促响起,紧接着接兵连长发出命令:“紧急集合!紧急集合!”这时我们还不知何为“紧急集合”,但顿时心头发紧头皮发麻有要打仗的紧张。原来我们要启程开拔了!这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

在黑夜笼罩的氛围下听到要启程开拔的指令,所有人开始骚动,送行的父母立即有一种送子上前线的悲情不舍,就有了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境。朝鲜有一部歌剧叫《血海》,据说是金将军创作的,其中阿妈妮送子上前线时有一段对唱,就是类似这种伤别离情,然而又是义无反顾:

再见吧阿妈妮,

为祖国我就要离开你,

我要去那三八线,

英勇去杀敌!”

“白头山阴云笼罩,

孩子你不要惆怅不要悲戚,

送走你爹和你哥,

妈妈今天又送你”,

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不会跟儿子说高境界送行的话,也不会深情拥吻拥抱。只是各自紧寻着自己儿子的身影,盯着他们背上背包、挎包、水壶,在接兵班长急促的口令下迅速列队。泪光在眼里头一闪一闪的,神情有几分不舍又有几分催助,心底里念叨:走吧儿子!希望你有出息,希望给爹娘长脸,希望出人头地。

半夜时分寒气袭人,新兵队伍就要在常德下南门码头登上开往长沙的轮船了。就在队伍登船时,送行的人群里冲出一对衣着单薄、破旧、瘦弱的农民父母冲到自己儿子的跟前,从衣袋摸出四个天津鸭梨,不由分说的强行塞进儿子的挎包。儿子意识到后强行推辞拒绝,看样子双方之前已经“强行”过几次了。

儿子不忍心收下,是因为父母自己这辈子都还没尝过这鸭梨的味道。因为这天津鸭梨与猪肉同价,因为一个鸭梨差不多等值于五个鸡蛋,而每一个鸡蛋都是用来秤盐打煤油买火柴的。于是一个要强行塞,一个要强行拒绝,时间不容迟延,不知怎么儿子就发火了,当着众人吼了几句父母,弄得委屈的父母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然而父母仍执着要把鸭梨塞给儿子,情急慌乱中双方失手——四个水汪汪的天津鸭梨掉在了冬夜坚硬冰冷的水泥地上,摔碎了。

鸭梨碎了。爹娘落泪了。

发火的儿子后悔得哭了,哭着走了。

呜……寒冷的夜幕里一声汽笛长鸣,在“我要去那三八线英勇去杀敌”的意境中,我们就此告别家乡告别父母。

(这对父母是谢家铺公社桂花大队人,我不晓得这对老人送别儿子后是否会在码头守望到天亮,因为他们在城里头没有亲戚没有熟人无地方可去。估计他们买鸭梨后口袋中再无分文,即使有也不会舍得花费住旅社的。再说那时住旅社也得要有户口本或者开具的证明,作为农民,作为乡下人,作为第一次因送儿子参军进城的他们也不懂得这些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