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快乐瞬间

快乐瞬间

推荐人:春云 来源: 阅读: 2.45W 次

浏览2019年11月21日的《南方周末》文学专版时,《要写出那一点点带光芒的真知,是极其困难的》”的标题党吸引了我,副标题为“格非谈长篇新作《月落荒寺》与真正的生活”,我便一口气读完。获知本月10日的深圳读书月活动中,作家格非的长篇小说新作《月落荒寺》首发。小说讲述的是北京一所理工大学某教师以及他周围知识分子圈里当下的生活故事。该文是以《南方周末》记者访谈的形式,格非回答了诸多提问,传导给读者一序列重要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理解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时间,重建自己的日常生活,真正的休息就是静坐、品茶、心无旁骛,用心感受、捕捉、体验生活中的快乐瞬间等等。尤其是并不新鲜,却不得不重视的“快乐瞬间”“很多很多瞬间”,予人生命的体悟和人生的况味,理性地看待今天生活的变化速度,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启,进而不断提高艺术创造力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快乐瞬间

格非在《月落荒寺》之前,已经出版了《隐身衣》《欲望的旗帜》《望春风》《不过是垃圾》《蒙拉丽莎的微笑》《苏醒》等多部中短篇、长篇小说,《月落荒寺》与1994年的作品《欲望的旗帜》有很多相通之处,尚可这样说,格非对我国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关注,源于身边的亲朋的离去带来的震撼,“你真的会掉眼泪,一刹那间体验到生命意义”,甚或对于生命现象,怎么理解生命,以什么心态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是积极的乐观的顺乎自然的,还是消极的颓废的漠然的?可见他近20多年来一直在心底揣摩着……记录快乐瞬间,俨然成为作家格非的社会责任。

格非在听肖邦音乐时,就会出现那快乐瞬间,也就是那么一瞬,令人倍感愉悦,那就是艺术的魅力。他说如果一段时间不听,再听时大脑会突然失神,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才能感受自我的存在。其实,在社会发展时速快,人们生活节奏快,普遍感到竞争压力大,生存压力大的今天,真的需要静一静,潜下心来静静感受这样的一瞬,你会惊奇地发现,生活原来还是有很多美好的瞬间,只是人们不屑一顾而已。那种“天人合一”“物我互化”而忘我的精神境界,不是虚幻的,是触手可及的。“哪怕短短的一瞬,但这一瞬非常重要。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说,真正能够带来这种长远性体验的就是文学和艺术……”。格非觉得这一瞬间非常重要。人人都会经历苦、痛,甚至绝望的苦旅人生,或长或短,或悲愤或惆怅,或伤心一绝或柳暗花明……而经历了这一段又一段的苦味旅途的煎熬之后,必会嗅到甘甜如蜜的芬芳。苦尽甘来,是生活的自然规律;甘之如饴的幸福生活,是人人都无比向往和期盼的。历经苦痛与磨难,弱小的心灵得以锻打,健全的人格得以造就,人生的信念得以重塑。格非就是这样存有悲悯之心,怀有谦卑与宽容之心,这是他骨子里的善根、慧根使然,是他淡定从容面对生活,诠释生命的一种态度,是他善于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并客观理性地梳理、提炼、升华的人生经验。简言之,就是积累和沉淀这些人生阅历和经验后,熠熠闪射出的人道、人文、人本精神品质的光辉,这也是格非的作品能打动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格非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讲到,普鲁特斯《追忆逝水年华》里用玛德莱娜点心打比方:“他突然尝到了椴树花的茶,茶在他味觉上突然停留,然后敞开了一个记忆的空间,他突然就流泪了……所以要有某种不期而遇的东西。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快乐瞬间,从古至今都是我们最美好的东西”。这种尝茶,味觉,停留,敞开,记忆空间,感动,流泪……这一系列有形的行为动作,与无形的想象空间,通过细致的描述和生动的刻画,一种颇具神采的品质生活就显现出来了,亦即人们常说的人“有精神头”,生活有品位,认识有深度,思想有高度的精致生活状况,可见这个品茶人的休闲方式是优雅而健康的,心地是笃定而澄澈的,一定是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沉浸在这一美好瞬间之时,心灵是非常轻松愉悦的。

近日,读到卫东妹妹的一篇《菊花·瑜伽·女性》的文章,文中描述她的童年时代,家附近的卫生所院里种有制药的菊花,便要了一株带回家,取用厨房里泡菜坛子上的盖子,往里加土,种养了暗香浮动的菊花,在秋风瑟瑟,众花凋零之时,唯有迎风斗寒的秋菊灵气活现。那时候,家里的泡菜坛子可谓是厨房的重要设施,母亲的宽容慈爱之心,呵护着如菊花般纯洁的卫东妹妹,那灵气活现的快乐瞬间一直伴随着她,如同怡心养神的瑜伽一样,令人陶醉其中,在子女一步步成为娇子的鲜花和掌声中,在自己闲下来的慢时光中,如何调整自己,包括心态,包括再学习,包括自我存在感的重新确立,等等问题一一摆在面前。卫东妹妹选择了写作、瑜伽、习练舞蹈和户外赏花等清净身心的愉悦之旅,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体现,也为姐妹们闲时意趣的生活树了一根标杆!

还有记者提问:《月落荒寺》中那一场音乐会里,月光洒下来时,大家沉浸其中的快乐瞬间,就是你讲的这种意味吗?

格非觉得那是真实的情况。因是私人音乐会,请的都是名家,可有观众窃窃私语,拿相机到处拍。格非当然有点不太喜欢这些举动。“但是我突然发现,这些人回过头看月亮时都非常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都若有所思,几个女人的眼睛里有眼泪。这时我发现,我们所不喜欢的这些人,其实距离很近。”尽管每个人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缺点,且不论这些人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但在高雅艺术带来了灵魂的洗礼和强烈碰撞的一刹那,获得了美的享受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激动,甚至惊异的神情,好像瞬间被凝固得庄严而神圣。格非运用了尼采说的一句话:“人的生命在根部是靠得很近的,飘枝散叶可能仪态万方,但根部是一样的。”格非豁达的心性,在此略见一斑,乃为真性情的作家。

记得前天临近中午时,我在厨房做饭,小孙女惟孜一人在客厅玩耍,忽然听到惟孜高声叫喊:“嘎嘎(湖北枝江管外婆叫嘎嘎),快来看呀!”听到惟孜兴奋地叫着,我直奔客厅,原来是她把一包抽纸全部扯出来,堆积在一起,白花花的,泡松松的,像飞机升上云端后俯瞰到的大朵絮云,煞是好看,我心里为之一震,顿时也和惟孜一样欢呼雀跃起来。我随即问她:“你这是干什么呀?”“我在变花花呀!”“哦,抽纸变花花!有创意!”我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同时引导她不要浪费纸哟。我同卫东妹妹的母亲一样,将这样的快乐瞬间享受并珍藏,也许在其他人眼里,会认为这是个淘气的孩子,大加数落一番。试想,若是那样,岂不扼杀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萌芽的艺术天性了吗?正如卫东妹妹的母亲当初见状,粗鲁地吼叫,数落,甚至谩骂,未尝不可,倘若那样,给幼小的心灵留下的可能是追悔莫及的伤痛和遗憾!

塑造的风景和文学艺术,能够让我们重现一个早已忘记的瞬间,这就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基础性的存在,一种真正的生活。这是格非立足自己的表达方式,擅用研究的眼光,擅用心琢磨笔下的人物,琢磨人物的形态,使得人物的肌肉和骨骼都很健壮和饱满,富有张力,富有立体感,人物的血液在沸腾,情感在迸发,这个人物就鲜活起来了,这是文学大家作文的风范。

格非引用作家小林秀雄的观点: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尊重、理解和爱这个人。格非觉得,要写出那一点点带光芒的真知,是极其困难的。这恐怕是当今这个自媒体时代的所有作家深感困惑的,经典小说里真正重要人物的独一无二,让读者难以忘怀,也是极其困难的。格非讲到,在现实中要重建日常生活,他认为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就是自由。特别强调的是这种东西带给自己的感觉是自由的。我理解为限制中求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创造的自由,而是要突破心灵的羁绊,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跃,蓄积心灵的能量,做到思想的放达和灵光,让梦想去放飞去远航,充分凸显当代生活的表现力和向上的正能量。记得有一句经典语录是这样说的:“山高,总在攀登者的脚下。”格非的气质和风格正是如此。而这个登山者总是在嶙峋怪石的山峰上,用脚在丈量人生的陡壁山峰和深壑谷底,用笔在历练匍匐前行路上的酸辣苦痛,用笔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有意义的生活案例,用笔反观内心,感悟生命只有一次的珍贵,而一笔滔滔地写出属于自己、属于大众生活的欢乐瞬间来,唯美的语言,发自心灵的震颤,给人以震撼,以慰藉,以奋起的力量,从而达到增强作品感染力的目的,这就是格非在落笔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超技巧。

最后,让我们记住格非说的一句话,也是我们期待的,就是能体现人的智慧,对文化能深入理解,语言非常优美,技术到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作品能够逐步多起来,真正把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根”留住,把那些快乐而美好的一点点带光芒的瞬间留住,娱乐自己,也娱乐读者!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