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牛屎煮舟

牛屎煮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8W 次

牛屎煮粥,这个词听起来似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牛屎煮粥是人吃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是人吃的。并非是牛屎掺合的粥里,而是牛的排泄物被利用做燃料,乡村里人的通俗称法。

牛屎煮舟

牛屎煮粥,对于城里人也许根本无法知晓背后的故事和它的存在,这个词对于曾经经历的已经很久无人提及,人们甚至早已淡忘。但对于我们久居乡村的来讲,脑海里永远也不会抹去牛屎煮粥这个词。每每看到田间地头耕作或牧放的牛儿,脑海里便会浮现一些关于牛的一些碎片往事,尤其是牛屎煮粥背后的酸甜苦辣占据了对往昔时光的扫瞄。

牛屎煮粥里的粥字,我们肥东的土话将粥(zhou)念作珠(zhu)。现在也有把粥称为稀饭。

牛屎煮稀饭,牛屎是燃料的年代在我们的印象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上学课外假期之余 ,最乐意做的事是放牛,最痛恨的就是做牛屎粑粑了。野外牧牛既可以给家里挣工分,还可信马由缰,无拘无束,寻找属于童年的乐趣。做牛屎粑粑,臭气熏天,枯燥乏味,没完没了。牧牛归来,第一件事便是要把牛的粪便用手(那时还没有现在例如皮手套之类的玩意)加工成10厘米左右大,2、3厘米后的圆形型似粑粑,糊贴到房前屋后的土墙上,那时牛屎做成的粑粑糊在墙上在乡村是极其普遍,几乎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里人到乡村看到这番风景皆忍不住好奇之心,打听来龙去脉。牛屎粑粑糊在墙上被太阳晒干后,再搬至家里的灶间,用作燃料。斗转星移,墙上也不知被糊了多少牛屎粑粑,我们的少年也不知被它占了多少时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都生活在贫穷里,日子举步维艰。计划经济的政策什么都是要靠计划,仅靠计划所配给的远远不能解决普通百姓的日常所需。日图三餐,民以食为天,这是生存必然面临。那时不像现在一日三餐的燃料有多种选择,电、煤、油、气等。那时的一日三餐燃料全靠从自然界中索取,即使是从自然界中索取往往还需和家畜共同享有,牛屎粑粑便是最为典型。牛的温饱春夏尚可在田野中的青草提供,秋冬就完全依赖于水稻的秸秆(稻草)。稻草也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不可或缺的燃料,牛是靠地生存农民的主要帮手,当然要优先于牛了。

乡间只流传牛屎煮粥的词,从未听及人提起牛屎煮其他的什么词,因为在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中,牛屎煮粥而不能煮饭。牛屎做成粑粑晾干后,成了较硬的物体,做燃料需引火,燃烧后,火焰旺,时间长,用作煮粥,粥会烧的很粘稠(俗称很化),适合人们的口感。而煮饭就不同了,火候不易把控,由于牛屎粑粑火旺时长,煮饭十有八九会将饭烧糊了,所以它的使命在当地乡村仅限于煮粥。

记得儿时的一日三餐中,早晚皆是粥,发挥着它的营养。粮食的不足,喝粥,对于家里大人来说已是无奈之举。而用牛屎煮粥也算无奈中的无奈吧。现在的粥名目繁多,带有养生保健功能,那时的粥能填饱我们的肚皮就阿弥陀佛了。

牛屎煮粥已算带着有些心酸的往事,但给予我们也有一些美好的印记,毕竟它繁衍了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