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伪命题与道德的关系

伪命题与道德的关系

推荐人:骑兵 来源: 阅读: 4.26K 次

如果有一个人,身上带有病毒。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你知道了,并且你知道,如果干掉他,病毒就会随着宿主的死亡而死亡。那么你会干掉他吗?

伪命题与道德的关系

毫无疑问,一定会有人选择干掉这个人,理由是:他不死,传染了别人,万一死更多的人怎么办?甚至我们也会被传染。当然,也有人选择不干掉他,要竭尽全力的治好他,因为那也是一个生命,凭什么牺牲?

选择干掉这个人的人,属于结果论者。他们很现实,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个病毒携带者死了,会让更多的人安全,那么病毒携带者的死去,就是应该的,而干掉病毒携带者的想法和行为,就是正当的。这类人的毛病,就是太过功利主义。

而选择不干掉病毒携带者的人,属于道德论者。在他们眼里,准则和道义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理由,去杀害一个无辜的人——尽管他携带了病毒——那都是不正当的,是非正义的。而此类人的毛病,就是只坚持原则,而不计后果。

于是,这二者之间怕是要爆发争论甚至对抗了。道义论者会指责结果论者冷血、没人性。

而结果论者则会嘲讽道义论者太天真,不成熟。

事实上,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个人身上的病毒可怕到什么程度?被他传染的人会死吗?这人可以治疗吗?可以从他的身上得到最原始的资料以制造疫苗来制止这种病毒吗?等等。

而不是考虑是要干掉病毒携带者还是不干掉他。

所以说,以上的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那就是个陷阱,很有些故意制造话题挑战人性的嫌疑,就和那个“妈妈和老婆掉河里,你先救谁?”的命题一样,伪得很,且无聊之中暗藏着恶毒。为什么说恶毒?想一想:无聊到故意的制造问题去考验人性,甚至于挑战人性,这不恶毒吗?

事实上,关于这个病毒携带者,有无数可能,绝不只是简单的杀掉能解决的。

而那些提出杀掉他的人,也并不见得都是功利主义,恐怕更多还是出于恐惧,人在恐惧时,首选是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而牺牲别人,这是所有人再正常不过的思维,也是所有人的本性。孔子说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西哲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好吧,都蛮有道理。

可我以为,最合理的注释是马克思的——人的本性就是自利。如果为善可以自利,人就会为善;如果为恶可以自利,人就会为恶;如果有时只有扮天使才能自利,而有时需要扮魔鬼才能自利,那么人就会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了。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一切都为了自利而上演。

自利,需要什么呢?从表层面而言,当然需要知识,知识多,懂得多,人自利起来也就方便快捷得多。很可惜,善泳者溺于水。这话可一点不假。懂得多,知识多,自利方便快捷得多,但往往死得快。就像没有游泳圈。水性再好,只要你一直游,一定免不了脱力而亡的下场。所以,人要自利,不光需要知识,还需要道德。道德,就是游泳圈,

它能让你在没力的时候有所依靠,不至于沉下去,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游得没那么快,你可以慢慢的游。短途或许你没有别人游得远,但要是长途,就只有你可以一直游,没有游泳圈的人,要不就上岸了,要不就沉底了。

说起来,道德不能靠天生,得靠“教”,所以道德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知识。因为人的外部世界的知识增多,很可能也会相应的增加道德的义务。

比如上面的那个例子——那些试图杀掉病毒携带者的人,如果有很丰富的知识,就会知道,自己并无法证明杀掉他就能消灭病毒了,或者以后再也没有了,或者不用杀人也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在知识的支持下,头脑会开始理智,人一理智,就会思考,思维一拓展,恐惧感就会降低。那么在可控的情绪下,自然不会做出太功利的选择,太冷血的决定。于是,道德的义务也就随之而生。很遗憾,在事实上而言,并不是增加了外部世界的知识的人都会相应的增加道德的义务的,随着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增加,也有不少人的道德义务更为降低。甚至完全没有了。

因荷而得藕,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没人能够保证,这世上不会没有那些为了得藕而毁了荷的人。这些为得藕而毁荷的人并非不知道“因荷才能得藕”,只不过无所谓,不在乎 ,没底线而已。甚至会创造伪命题:肚子要饿死了,你是觉得荷花的美重要?还是觉得藕能填饱肚子重要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