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土坯炕,暖烘烘的家

土坯炕,暖烘烘的家

推荐人:北友(本名:杨友) 来源: 阅读: 1.92W 次

我的老家是冀东北部山区,老家人祖祖辈辈常年睡土坯炕。脱土坯有两种木框模子,一种是窄长方形的小坯模,小坯模分两个“斗”,每个斗大小相当于砌墙的砖。把合好的泥巴装进两个泥斗拍均匀,再用泥板刮平,然后端起来往平整好的地上一扣,一次脱两块坯.。这种坯称小坯,搭炕时用于码炕墩。另一种是大坯模子,大坯模是用木板做成的正方形框架,放在平坦的地上,用铁锹铲合好的泥巴往大坯模里填。这种脱大坯的泥巴和扣小坯的泥巴不同,小坯的泥巴只用黏土合泥,而大坯用的泥巴里要拌上铡短的草屑,合成的泥巴称“草泥”。草泥填到大坯模子里抹平,然后将坯模脱起,再移动抹下一块坯。这种大坯晒干后拉力强,坚固,用来铺炕面。大方坯铺好了炕面再抹上一层草泥,用木柴烧干为止。炕上铺的是芦苇席,灶膛锅台搭在外屋,离灶台近的一端叫“炕头”,另一端叫“炕梢”。

土坯炕,暖烘烘的家

乡下人有串门儿的习惯,尤其是冬闲时,夜又长,人们便互相串门儿闲坐。每个村庄里都有人缘儿好、喜欢乡亲来串门儿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大伙儿都愿意去,人们就把这样的人家称为“串门店儿”。串门店儿的主人吃过晚饭后,把油灯点亮,再用干柴枝把泥巴火盆儿升上火给串门儿的人取暖。乡亲们陆陆续续地来了,主人便让年老的坐在炕头上,让年轻的坐在炕梢或地下的长板凳上,长凳坐满了就靠着木柜子站着。大家都有尊有让,主动把暖和地方让给别人。各就各位了,主人就用铁勺在火盆上炒南瓜籽儿,噼噼啪啪地炒熟了,就分开炕头一堆儿、炕梢一堆儿、柜子上一堆儿,大伙儿就一边嗑瓜籽儿一边拉呱。讲村里村外的新鲜事儿,会讲瞎话儿(故事)的就讲神讲鬼讲狐狸精,讲唐僧西天取经、姜子牙斩将封神,讲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讲景阳岗武松打虎……讲的人抑扬顿挫,听的人有滋有味儿,一唠就是大半宿,显得左邻右舍格外亲近。

家里来了亲友,主人就推着搡着让到炕头上:“炕头热乎乎的,往里坐……”平时,家里的老年长辈才有资格坐在炕头上,年轻人只能坐在炕沿上,这礼节分得很清。

乡下人的习惯是在炕上放桌吃饭,依然是老年人坐炕头。自家人在炕上吃饭,来了尊贵的客人依然在炕上放桌吃饭。炕桌上面摆上菜、热上酒,大家围坐一起吃着,喝着,唠着,那亲乎劲儿特别浓。

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整天坐在炕头上,猫儿贴着老人香香地睡。孩子们在炕梢上做着游戏,或者趴在炕沿上写作业。女人们不做地里活时,就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儿。过去评价一个农家媳妇,就说:“那媳妇可是一把好手,炕上地下都拿得起放得下……”

离乡的人,最想念的是父母和暖暖的土坯炕。回乡见了父母,那是亲人团聚,夜里睡在暖烘烘的土坯炕上,才感到真的到家了。现在,农村变化很大,人的观念变化更大。青年人都进城了,乡间浓浓的“家”味儿日渐淡薄,老屋土炕的那种温馨也将成为古老的传说,想躺在暖烘烘的老土炕上睡一宿,那种享受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