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游九华山十王峰和古佛洞

游九华山十王峰和古佛洞

推荐人:短文学用户4970 来源: 阅读: 2.38W 次

生活中总会有些难以忘却的经历,喜欢用图文记下来,闲时翻来回味,乃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

游九华山十王峰和古佛洞

2019年3月10日,时间距今已过去两月,那日与友登临大九华最高峰十王峰、探访小花台附近古佛洞的情景记忆犹深,一直有种想记录下来的冲动,只是俗事芜杂、妄心因境而转,始终不能落“指”,此愿未完成,总觉如鲠在喉。今日翻阅手机相册,那种美好的回忆又浮上心头,且随意记之,一吐为快!

九华山自古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之说,生活在九华山脚下,曾多次登上天台揽胜,本应很满足了,可固执的我仍心有不甘,总想登临与天台遥遥相望的九华山最高峰方能释怀。三十年前,当时还是少年,第一次登临天台,虽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但遥望十王峰,隐隐的感觉有点遗憾,三十年后,总算了却此愿。

机缘成熟,与友结伴共十一人,终于开启了十王峰之行。正逢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季节,唤醒了十多岁的激情与向往,一路欢快前行。

坐缆车直上全国重点寺庙古拜经台,开始徒步向十王峰进发。是日天高云淡,暖阳高照,初春的气息沁人心脾。拾阶而上,光穿叶间影,山中多清凉,轻风伴鸟语,花草吐芬芳。驻足回望,人行林荫中,意在画中游,凝神作远眺,满目皆奇秀。

眼前的一切,震撼人心,一座座壁立千仞的山峰,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奇石,一棵棵扎根岩缝的苍松……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妙藏灵性,诠释着不可知的奇特世界!脚下的九华老街,山下成片的村庄,还有那一条条如彩带般的山村公路,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画卷。那一座座黄墙黛瓦的庙宇,或雄踞山颠,或挂于岩壁,显得那样的纯净和安宁,接纳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和信众。

不知是气场改变了每个人,还是人的共振改变了气场,十一人的健步团队,没有年龄的代沟,更没有贫富高低的分别,只有纯真、阳光和愉悦……

沉浸在这缥缈的意境中,脚步也觉轻松,雄峰、奇石、山花仿佛伸手可摘。抛却尘世的杂念,丢开无谓的执着,回归自然的本真,每个人的表情绽放得如春花一般……

登顶十王峰,头顶苍穹 ,脚踏山颠,眼望寰宇,那种“山登绝顶我为峰”豪迈气概油然而生,随之又涌出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无名感动。此刻仿佛接通了天地灵气,净虑的当下,将此小“我”抛进浩渺的宇宙,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心藏万灵,尽情吸纳宇宙无穷的能量。此时此境,闭目祈祷也好,虔诚发愿也罢,你没有理由不让那颗尘事浮躁之心归于平静,没有理由不去听听自己内心最原始的声音!山风吹来的刹那,万念归一,可谓:“说有言空皆妄语,非实非虚非真假,一念清静是为道,无风无雨无云霞。”

恋恋不舍告别十王峰,经天台,过一线天,沿山脊一直向北,快到小花台时,往左边一条小路一拐,山重水复处,一条潮湿、狭长、深邃的天然石缝通往一个神秘世界。

石缝高约十多米,长约三十米,宽仅几十公分,不时有水滴从石壁上掉落,多处狭窄处须侧身而过。出石缝,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人居所:山腰间一栋小瓦房在几棵苍松掩映下,寂静而优雅,房前有小石桌、小石凳,左侧靠山壁巨岩下的一个岩洞被利用作了佛堂。右边临山崖处一个巨大的岩石,正好与对面山壁合抱,在房前围成一个小院。岩石边靠有一木梯,爬上去岩面较宽,正对山下悬崖,这里应是静思打坐的好地方。房子正前方,一条简易的石阶路通往脚底下的天然水池,泉水不断涌出,池里的水轻轻漫过池的边沿,默默地流淌……

这里没有通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任何现代化电器设备,一切都保持着古朴的原自然生态,正是:“石缝尽头福地偏,心能安处便是闲,清风流水去无意,一轮暖阳挂天边。”

提前有预约,常贵法师亲自在厨房为我们准备着素餐,香味在屋前飘逸。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常贵师在屋内热情地招呼着,请我们坐下来休息。放下背包,大家在石凳上坐下,树荫下十分阴凉舒适,正好可以静下来感受一下这世外桃源般的仙居之地。

众人齐动手,将丰盛的素食端上石桌,大家围着石桌,享受着素食的美味,个个将碗底舔得干干净净,尽情满足味蕾之快感,补足身体之能量,好不痛快。常贵师始终在边上微笑地看着我们,我们请他一同吃饭,他总是不应,只到我们全部饱餐之后,才去吃我们剩下的菜肴。

午后,大家齐动手,用脸盆将碗筷端到小水池旁清洗干净,再将厨房的水缸打满水。收拾完毕,大家坐在树荫下休息,听常贵师讲他独守古佛洞的生活,还有他修行人生中的许多故事,以及他对生命的体悟与见解。

太阳已渐渐偏西,告别常贵师,我们沿山路下山,路上行人不多,略显寂静,不再是最初记忆中的热闹场景。索道给人们登临天台提供了方便与快捷,却也荒凉了这条上山石阶道路,冷落了路两边的风景、寺庙和商铺,此事亦难全。

忙时尽责尽职,竭已所能,无愧于心,闲时走近自然,登山健步,寻景探幽,如此张弛有度,乃人生之大乐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