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永远的花样年华——记中外经典歌剧陈燕独唱音乐会

永远的花样年华——记中外经典歌剧陈燕独唱音乐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5W 次

重庆大剧院巍峨耸立在重庆最繁华的地方-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对于重庆人来说,能走进大剧院,享受一次艺术的饕餮大餐,那也是荣幸之至的事了。

永远的花样年华——记中外经典歌剧陈燕独唱音乐会

这样的幸事真的就降于我了。

在朋友朱老师的帮助下,我有幸聆听了陈燕女士独唱中外经典歌剧选段。其纯净的嗓音,柔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几天来一直在我的耳旁萦绕,在我心中荡漾,在我脑中浮现。欲罢不能。

走进恢宏大气的殿堂,如此高大上的建筑该匹配怎样高雅的艺术呢?朱老师给我介绍他身边的朋友—法官,律师、教授。我也忝列其中。环视左右,靓女衣着时尚,俊男西装革履。欣赏艺术的人也着实艺术了自己一番。这是对艺术的尊重!

全场华丽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直指舞台中央,一尊钢琴,三把椅,中间竖立着麦克风。没有我印象中音乐会的宏大场面。钢琴伴奏,大小提琴伴奏都是独自一人。圆形光圈的镁光灯聚集在舞台中央的陈女士身上,全场肃静,钢琴的前奏,犹如掀开了一扇门,打开一扇窗,开辟了一段路,陈老师的声音从门里,从窗边,从路上飘逸而来,一粒粒音符跳跃着、奔跑着、飞舞着走过眼前斑驳的光束,停在我的耳旁,愉悦我的耳鼓;落进我的心里,沐浴我的灵魂;随之,在血管里流淌,清淤化塞,舒筋活络。

全场掌声哗然,彼伏此起。

一曲《珊瑚赞》,我们去了海边,随海水一起荡漾;我们跳入海中,与珊瑚一起成长,一样坚强。

灯光变幻,主题曲《永久的花样年华》在偌大的音乐厅回旋激荡。音符随光束旋转,激情与掌声共鸣,横扫额头皱纹,拔却头上白发,我们同样有了花样年华。

陈老师唱到哪里,我们的心就属于哪里。都说,思想有深度,有思想的音乐更有深度,深得让你醉入其中,不能自拔。只有屏住呼吸,洗耳恭听,哪怕是眨一下眼,转一下头,挪一下腿,都怕失去了一个音节。

我们去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参加《费加罗的婚礼》,在舒缓的音乐中,在曲折的旋律里,与伯爵夫人一起痛,一起哭;在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里,看小咪咪一针一线绣出的玫瑰花、百合花,分享初恋的愉悦;我们帮江姐穿针引线《绣红旗》,在她鲜血染红的旗帜上绣出闪烁的五星;我们闻到香味而《赞红梅》,领略凌寒绽放的坚韧。我们在音乐的桥梁上走过汶川的废墟,走过故土的变迁路,走过战士的第二故乡,走过重庆大学优美的校园。

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在一室之内,驰骋万里,纵横古今?

艺术,只有艺术,甚至只有音乐艺术才有如此的魅力,让人这么夸张,这么逍遥。

音乐渗透到人的每一个细胞,把人带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还在广阔的音域中驰骋,陈老师又把我们带到汶川地震的废墟里,瓦砾中,断壁下。在钢琴时激时缓,时长时短,时舒时紧的伴奏中,融合舞台变幻的光影,在陈老师纯净的音色、柔美的音质、宽广的音域里,活脱脱一个废墟掩埋的小孩就在眼前。晚会进入了高潮中的高潮,音乐厅里没有尖叫,没有呐喊,只有掌声一浪高过一浪。高雅容不下俗气的尖叫,艺术不需要杂乱的呐喊。只有实力不足,才需要尖叫助力,才需要呐喊助威,这里不需要,陈老师更不需要。掌声是最高的奖赏,何需呐喊?何需尖叫?

小孩的故事在音乐的河流中流淌、传播。在废墟上滋润出一瓣一瓣的生命嫩芽,在《阳光灿烂的天》下成长,那么坚强,那么执着,那么蓬蓬勃勃。地震无情,生命伟大,同样伟大的还有音乐,还有陈老师唱腔的表现力。

偌大的音乐厅里我是渺小的,然而音符却无缝无痕地曼妙飞舞,浸润我的肌肤,滋润我的灵魂,我躲不开每一个音符,我也不会躲开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就是一个血细胞,营养着我,健康着我,幸福着我。

忽然,灯光如昼。我依依不舍离开座位。走出大剧院,富有地标特色的大剧院灯火辉煌,斑斓的灯光,与广告墙上不断闪烁的世界著名乐团在大剧院演出的宏大画面相得益彰。今晚的舞台,并不宏大,却同样征服了我,征服了观众。这就是陈老师的个人魅力,她正值艺术的花样年华。难怪陈老师在国内外的多场独唱音乐会都颇有影响力。重庆大学有这样实力的教授也是重大的实力。

我不得不离开这艺术殿堂了。

这是重庆最好的艺术殿堂,我第一次来,享用了艺术的饕餮大餐,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