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相距很近的两个地方口音却不同

相距很近的两个地方口音却不同

推荐人:郁平 来源: 阅读: 9.51K 次

2020年7月22日。上次群里有人请大树老师介绍孙子和《孙子兵法》,老师抱歉,因为高考、中考前后事儿多一些,请在宽限几天。这不,大树老师刚有了一点闲暇,刘群主就把他最近感到困惑的问题抛了出来,也不管什么孙子和兵法的事了,请老师以后再讲。

相距很近的两个地方口音却不同

刘群主的问题是:历史过去几千年,姑苏一带,尤其浙江甚至江西,一个县和另一个县口音都不同,甚至听不懂,据说都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各个小国原因,大惑,历史几千年,怎么仍然会如此。

他这个问题的提出,我也极感兴趣。我老家是山西,父母都是从山西老家迁徙到北京的,我妈很快就学会了普通话,我爸至死都是一口乡音。幸亏我从小就听他说话,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而很多人都说我爸说话口音太重,不好懂。老家有客人到我家来的时候,我妈村里人说的话和我爸村里人说的话,使用的口音和方言相去甚远,同是山西话,我甚至全都听不懂。我问过我爸,你老家的人和我妈老家的人说的话,口音怎么一点都不一样呢?我爸说山西人说话最杂了,而妈妈的老家是晋南,我的老家是晋东南,相隔十里口音都不一样,更别提相隔好几百里了。

那么方言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语言学家的事,与我们实在没啥关系,我们的事就是能听懂来自祖国各地的同胞们所使用的地方口音,就阿弥陀佛了。事实上大部分方言我们根本听不懂。今天刘群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还真满足了大家的求知欲,也就是好奇心。

群里有人说这个除了人口迁徙流变,恐怕要涉及语言学啊,好难啊!因为难所以困惑;还有人说这恐怕是因为农耕文化,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吧。这个理由倒是说的通

到底怎么回事,且听大树老师道来:

群主出的这个题目的确很难啊,涉及到方言史,我觉得也就是几个原因,一个就是地形的原因。那年我到冀中弄五一扫荡史料的时候,滹沱河北和河南的人口音就不一样。日本鬼子是听不出来,但汉奸一听就听得出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口迁徙。我到云南参加建水一中100周年的活动,一中的总支书记介绍,建水的方言跟云南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跟浙江那边倒有点像,原因呢,就是在南宋末年,为了躲避战乱,人们从浙江那边跑到云南去了。

大家都知道,战乱的时候,北方很多家族都是一族一族迁到长江以南,一个家族几百上千人,有的就是聚族而住,可能有两万人,三万人住在一块儿,他们跟当地人不来往,也不通婚,那么口音肯定就不一样。

人口的迁移,从一个地方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固定在那儿不动了,这是一种迁移。还有一种就是人口流动,我在湖南待了很多年,常德这个地方的口音跟湖南话不一样,倒是跟四川话有点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沿着长江很多人做生意,沿着长江过来就把口音带偏了,就跟那边像。

最后一个有历史的原因,比如说河南省的信阳,是靠湖北的一个地级市,那个地方从口音到饮食都跟湖北很像,跟河南不像,为什么,因为在历史上它是楚国的地盘,信阳人吃大米,河南人吃面。

古代人口流动比今天当然差多了,所以方言保留的时间长。而现在方言消失的速度非常快,原来全国有几千种方言,进入到近代以后的这么一二百年,可能一大半儿都已经消失了。

方言里面有很多现在说不清楚的现象,有一本书就是有人用广东方言来注释,广东方言里面还保留了一些中原韵。另外才旦卓玛跟日本人的名字山口百惠,有人就说西藏这个民族的语言跟日语不知道有什么渊源。

方言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民族性,比如说日本人占了东北14年,占了中国内地很多地方儿8年,那么就有了所谓的协和语,就是一半儿中文一半儿日语。日本人才占了中国8年,什么八格牙路什么密西密西,中国人都懂了。

还有就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进入到汉语系统,就成为了汉语的词汇。

方言里面还有雅俗文化的变迁,比如说河北饶阳,当地老人就跟我说八路的武器呀,是二操子货,就是破烂货的意思。二操子是什么意思呢?当地人给我解释,我才知道这是个粗俗的表达。就是女人被用过了,离婚了,或者是人家用过的女人,就叫二操子的女人。八路的枪都是缴获的,就是人家用过的呗。

大树老师讲得太好了,从方言形成的地理、历史、环境、风俗多个角度,引导我们去理解方言的变迁,他只是信口而聊,一点都没有准备,可见老师有多渊博。

今天对联的题面视频是:弹着琴弦,骑着骏马,挥着马鞭,驰骋草原。

每日一联:上联:纵马河山,一弦一思念;

我对的下联:挥鞭牧场,百里百梦回。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