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永新台岭隔步——一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田园

永新台岭隔步——一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田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8W 次

台岭位于禾山脚下,隔步是台岭乡最南端的一个村,村子与里田、龙门两镇相邻。从村子的南面来往里田,从东面进出枧田、合田,从北面去龙门各村,甚至从西面到台岭乡与其他村,都要经过大片丘陵地,是延绵的丘陵林地从周边将其村居和田园包围了起来。在过去没有公路的时代这里是外界与禾山之间的主要通道,但现在人们都不选择从隔步走,那么出现在这条路上的只有进出这个村的人了。因为在外面看不见这个村,隔步实际上成为一个比较少见的自然封闭的村子。

永新台岭隔步——一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田园

由于丘陵地的阻隔,隔步也就不太为外界所知,就是邻近乡镇的人也有不知道隔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这样,外界对这里的影响就小,也少了许多外面带入的喧闹,这个村到象是一片静土。

站在隔步的村口,感觉天空也更为明净,北面耸立的禾山清晰可见,那突兀的山崖,那深邃的沟壑,甚至涧底的如带隐约的流水也如画一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村子的宁静,就是偶有的几声公鸡引吭也能响全村,村人的说话声从深巷传来,显得那么平和与舒缓。从保留的斑驳陆离的古屋那木拱与砖缝中也看得出这个已有着众多鲜亮新居的村子曾有的古韵与纯朴。

田野从村子边缘低处向远延伸,在四季的更递中转换颜色,当春末夏初的清晨,喷薄欲出的朝日在对面岭的松树林后升腾的时候,那中的一片翠绿成了难得一见的美景。而今虽是隆冬,但是无处不在的绿色却已透着春天的气息,显示出这个村子特有的暖意。

一条小江从田间流过,宛然向东,经合田再往前而后进入禾水。这条小江直接从禾山下来,先是溪流,逐渐由细变粗,由急而缓,到了村以后在一些路段竟有着一、二十米宽的江面。在其整个行程中不乏水流有声的浅滩,清晰到可见江底深色的卵石。有几个弯曲处,就是一个个的潭,感觉深不见底。小江在将离开村子的地方显得宽阔而平静,成了各种鱼类乐意聚集的水域。下游的岸边也象上游一样垂柳依依,不同的是江底长满了丝草,使垂钓的难度骤然增加,也就少有那种“柳丝常伴钓丝悬”的情景。

小江上有一座砖筑拱桥,将被其分开了的田垅又连接起来,既为村人耕作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这桥还是在那个穷苦的年代一个女老者个人出资修建的,现在成为一个古建筑,虽然其作用,早在十几年前让一座扶贫水泥路桥所代替,但在村里仍不失为一个行善积德的范例。

村人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是这里的空气、水和土地养育了他们。他们爱护这一切,靠禁约护卫出一片松林,每年冬天一次开禁指定砍伐,解决一年的燃料,草木灰全部还田。村人从不向村边的小江和溪流排出污水和倾倒垃圾,因而往下的水质得以保持着一种洁静。用现在的话说,村子多少年来没有什么污染,空气中少有那种尘灰和异味,始终是那般清新;而水,无论是井水还是从禾山下来的江水,就连后来修建在禾山山腰的水库来的水,都是干干净净,且富含各种养分,适合饮用和种养殖。而且先人为了对付干旱,星罗棋布地修建在田间与村边的几十口水塘,现在仍然还在滋润这里的空气和土壤。

而村子的土地是红壤土经过连年耕作而成现在的土黄或淡黑色,从上面长出来的作物吃起来格外有味。就如这里的黄豆,用来炒特别香脆,炒后加点青椒则香中带辣,做的豆腐细嫩可口,一百户不到的村子过去就有两个豆腐作坊,在那个肉食不易的年代,黄豆得以较大面积种植,豆类及其制品成了村人餐桌上下酒送饭的主菜。由于土壤的原因,就连种在坡地红壤上的蕃薯也很特别,肉质较紧,熟吃糯软喷香,生吃松口晶甜,是冬天最好的水果。是不是这里的空气、水土和饮食的原因,村里人长寿,不少到九十多岁,还有百岁老人。

过去在这个看似偏僻的村子里,人们在这里安居并过着半自给的生活,虽不是那种“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居住状态,但他们习惯将果木零星种植在屋前屋后空地或果园中,这使得村里村外春天里红花、白花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清香,夏秋则遍地硕果累累,挑、李、梨和橙、柑、橘等争相斗艳。而养殖也是村人早有的习惯,猪,牛、鸭、鹅都有,得以利用田间的野草和消化一些农产品,而粪便则又可以回到田间。

现在岭上时常可以看到几十条摇着尾巴在低头吃草的黄牛,在一些水塘和空闲田里能见正在觅食或追逐的鸭群。种植桑树已经多年,靠近江边的洼地在春夏秋时节总是绿油油的一片,养蚕已成为村里除水稻外的一个成熟项目。在李忠福培育的果园里,有机种植的脐橙其外观和口感可比赣南的产品,而同时他长年还养着一群母鸭,因为全部都吃的稻谷,所产的青皮蛋在市场上还十分抢手,由于夫妻俩善于多种经营,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庭生态农场。

大概是封闭的缘故,村里人自古很是好客,他们平时会作点准备,比如晒点肉或腌点鸡和肉类,因为都是家养所以特别香,是下酒的好菜,再加个炒鸡蛋,那就基本可以了。

说到酒,每到立冬后村子各家都纷纷蒸酒,少则几坛多则十几坛,既自用也是待客不可或缺。是米酒也叫冬酒,很醇,只要不透气,就不变质,越久越醇,什么时候都是香气袭人,所以村里喝酒的人多,一天喝三餐酒的不在少数,一些嗜酒之人那怕离家千里,有条件的总要带点酒去,他们认为不论天南海北还是家里的酒好。村里的冬妹每到立冬时节,就会提前在早已不住的老屋中准备大量松柴,洗干净坛子、大锅灶、下酒盆和蒸糯米的器具。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酒娘、水酒和烧酒一并产出,一部分家里喝,也为在外工作的小孩和亲戚朋友留一些,多下来就往外卖了。这样就她一家每年都可消化千斤以上糯谷,做出来好几千斤酒。做酒成了她的一项副业,酒的残渣用来养殖,一个典型的生态酒作坊。

隔步米酒活血养血,醇厚可口并无后劲,究其原因?先是糯谷好,糯稻生长的江边水源丰富且土层松软还无污染;做酒用的井水水质好;发酵的酒药用的当地新鲜植物为原料;蒸煮糯米烧的村里岭上的松柴火力恰到好处,使得蒸出的糯饭特别软硬适中易于发酵;此外这里的空气清新不会对酒的发酵过程造成影响,从而村里形成一条独特的米酒生态链。

处于禾山脚下的隔步,每天开门就可见到的耸立在北侧的那座山崇峻而挺拔,显得如此生态!有了她的生态才有这个村的生态,爱护一个村的生态就是爱护更大范围的生态!当永新出现高速,而隔步还是高速永新西出口右边的第一村时,说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近。抓住机遇,看好生态,才有村子美好的未来

以前写过一首《站在隔步望禾山》:“一山如屏峙西边,仿佛就在咫尺间;日出一阵云雾绕,群峰比肩直插天。松涛如海时起伏,众鸟遄飞亦盘旋,俨然一幅彩墨画,隔步长在画图前。”愿山上山下永远如画!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