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父与子的人生旅途 ——评《那山,那人,那狗》

父与子的人生旅途 ——评《那山,那人,那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父与子的人生旅途

父与子的人生旅途 ——评《那山,那人,那狗》

——评《那山 那人 那狗》

王继华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西部山区邮路上的故事。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膜不断消溶。当你认真地欣赏这部电影时,面前展开的是青翠宁静的画面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默的爱。

关于画面,整部影片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美到了极致,处处透露着大山的美和纯朴的风土人情。这本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没有穿越时空的科幻把戏。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用心倾听的电影,所以画面语言也这样为电影内容服务着。

关于矛盾,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间的感情主要经历了四个层次。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子和妻子亲密的道别,心里酸酸的,而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路跟着收音机唱个不停,父亲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脚下的山路。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华。在进了侗族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起爱情。这里为止可以视做第二个层次。然后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亲趴在儿子的背上开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三个层次。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时候,信件被吹得到处都是,父亲、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是最后一个层次。

关于旅途的意义,影片主要摘取了父亲和儿子三天邮递的路途,这是一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但是这段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这是一次带有仪式性的跋涉,在这次跋涉以后儿子要作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亲也要退休。这样的维系和传承在这个带有仪式性质的跋涉过程中显得意味深长。

这段旅程是儿子对父亲生活的临摹和父亲对自己生活的重演与总结。这次路程中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和父亲默默流露的对他和母亲的爱。而他以后也要向父亲这样生活。这是一次对父亲生活的临摹。父亲的最后一趟山路过程中,他不断回忆起过去,所有的点滴好像历历在目,然而,以后这样的生活将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次重演与总结。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电影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

在这部电影中,很多人认为片中“狗的作用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但我认为它的作用并不亚于片中任何一个人。因为这条狗,为单调的画面增添了活力,缓和了父子之间的尴尬,并且一直陪伴着他们的邮递之路,它已不是一条纯粹的狗,而是父亲的一种象征。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