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读,读,读

读,读,读

推荐人:梦中听雨 来源: 阅读: 2.82W 次

阅读伴随一生,使人怡情,使人博彩。消除浅薄,获得新知,修身养性。漫游在书海的广阔世界,感受那永不磨灭的精神,即便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始终是焕然一新的。阅读,更要悦读,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那遥远的过去和未知的将来。

读,读,读

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开旷世之作《史记》,感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荡气回肠,体会其作者司马迁虽历尽人生沧桑,身处逆境,却依然坚持大量阅读,唯有阅读,方才读懂六国的兴衰,读懂文人墨客的不懈追求,读出人生哲理,读清历史的面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打开《阿Q正传》《朝花夕拾》等大量民族文学作品,如同看见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以笔为刀,在一遍又一遍地唤醒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要在沉默中爆发,坚决投身到救国的队伍中去。

当漫步在清华大学内,眼前的荷塘景致与其他地方并无特别,想必若是没有大量的阅读的积累,恐怕就算是朱自清先生也不会写出《荷塘月色》那般韵律协调,富有着音乐美的文章了。

阅读不仅是一种需要,还是陶冶性情的良药,读好书,更要懂得品好书。

曾记得早年,在翻阅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正值自己青春年少,仿佛文章中就有自己的影子,感受着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那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这篇被莫言认作是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讲述了十八岁的“我”开始了旅程,十八岁的青春被放逐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里,在路途上遇到的种种困境的故事。它带给人迷蒙离奇、漂浮不定的感觉,整个过程犹如发生在梦境里一般,充满了怪诞和不可思议。

初读之后,一直认为文中的旅店就代表了我们追求的“梦想‘,年轻的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梦想,毕业后的我们总想去干一番大事业,”旅店“是本文的主线,贯穿了整个文章。文中的村民来抢苹果,反映了人性的丑陋与贪婪,掠夺别人的东西,还如此理所当然。当人们做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并不以为耻的时候,内心不禁咒骂着那些人们的贪婪与自私。

直到工作多年后,无意间在一角落里,又一次发现这本早已泛黄的小说,细读后,重新觉得这篇作品何尝不是写出了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成长道路遇到了坎坷,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硬着头皮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文中第一个司机没有搭理”我“,反应了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苹果车的司机可能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形象,和幼稚的”我“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苹果车司机在面对苹果被抢走的时候,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仿佛早就预知将要发生的一切,并且能够坦然从容地面对接受,而涉世不深的”我“那愤世嫉俗的形象则一展无余。

在作品里面,仿佛看见了形形色色的我们,”我“在生活里面因善良被伤害,因信任被辜负,尽管如此,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不断地前行,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心中向往的”旅馆“。生活会让我们不断屈从和适应,最终找到一种平衡的自我满足。

直到读过余华其他几部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更加体会到这位先锋作家打破了文学写实的风格,广泛吸取西方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文章的开始虽有点悲观,但是文章最后还是给人光明与温暖的,全文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阅读文章不能脱离作者的创作背景——80年代,那时候的社会还处于动荡时期,文中村民们抢苹果实则是反应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带着对时代社会基本情况的了解再去品读文章,自然有一种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境下,阅读着同一部作品,会有着不一样的感触,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我想,这段话阐述无疑可以作为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恰切注释了。

悦读,让我忽略了眼下的浮华世界和消褪不去的记忆,直到遇见文字,唯美了整个曾经。

文/严腾飞QQ:1052072030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