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等风裁尘——《旅行,或是指南》读后感

等风裁尘——《旅行,或是指南》读后感

推荐人:诗中芭蕾 来源: 阅读: 8.02K 次

“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风来。”这是名噪当下的作家《旅行,或是指南》中的点睛之笔,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心急、焦虑,以为终于可以挣脱世俗的眼光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是现实却残忍地告诉你非到羽翼丰满之时往前冲,只可能伤痕累累。

等风裁尘——《旅行,或是指南》读后感

鲍晶晶的文字不算华丽,却也深刻地揭露了现代白领的迷惘、追求,打着“疗伤治愈系”的美名拍成了继《失恋33天》后的另一部票房丰收的电影——《等风来》,我惊叹她文字里对于心灵的补偿,犀利真实,就像在美丽的绸缎上撕开一个大口,丑陋、残缺的一面让即将踏出社会的我开始预见我的未来,审视或是担忧,也许我将来也会像文中的程羽蒙一样面临着心灵的抉择,生活到底是什么?是发誓要名扬内外的倔强拼搏,还是只求温饱无忧的麻木幸福?人生是一个单程的旅行,看惯了高楼大厦的压抑,偶尔静下心找个闲适的地方慰藉心灵是如此的重要。

两位主角命运不同却殊途同归,程羽蒙一心向往大城市,可是在大城市立足也有其辛酸,随时可能被备胎踢掉的生活压得她只敢借灯光来壮胆,不敢在黑暗中直面自己的内心。背井离乡,在万家灯火的团圆夜泪雨滂沱。王灿出身豪门但玩世不恭,率性逍遥,他向往的应该是尼泊尔孩童那样的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所以他也与身处的阶级不相容,才会被父亲赶出门来。我们所有痛苦的来源都在于对当下状态的厌倦,因为疲倦两个不在同一轨迹的人机缘巧合般相遇了。

文中的尼泊尔被称为“一个接近天堂的地方”,虽然那里的居民时常忍受着恶劣的环境,饥饿、贫穷、疾病包围着这个渺小到足以被人遗忘的国家,但是走进他们的生活却只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澄净的眼眸,“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

这一问题贯穿全书,起初程羽蒙好不情愿地被迫安排到这么一个落后偏远的地区,来自城市的她无法感受风餐露宿里怎么会有幸福,写出的文字更是无法达到主编要求的吸引人到此一游的目的,是该苦心孤诣地编织所谓的形容词草草交稿远离这个鬼地方,还是静心等候挖掘幸福的源泉。

表现真实的社会状况呢?陷入沉思的程羽蒙想起了导师的一段话,彻底坚定她写实的信念,“作为新闻记者,你们是扫雪工,当假象、虚伪、流言像大雪般覆盖这个世界时,人们或说‘这个世界多美啊’,可是那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义务就是把这些诱惑人的假象扫除,虽然有人质疑你,骂你,只要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够了”,其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隐藏在柔弱身躯里的道德灵魂不允许羽蒙捏造浮华的假象搪塞读者以满足她升迁的目的,尽管这能足以使得她展露锋芒。

尼泊尔居民的处境跟程羽蒙的处境很相像或者说更进一步,作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她住在五环之外的贫民区过着挤地铁的日子,却在外人面前斗智斗勇伪装成小资的高层白领,伪装虽累但也值得安慰一无所成被他人使唤的疲惫,爸妈劝她回去,可是回去,她就输了,殊不知在乎输赢的人终究只是我们自己,赢了的我们也许在某一刻不小心丢了自己。

无法达到爸妈的期望,她把自己的名字“程天爽”改成了“程羽蒙”,她是这么诠释她的名字:“‘羽蒙’是《山海经》里面的一种怪物,人形,却长了一对极短小的翅膀,无论如何都飞不起来,而羽蒙却一次次爬到高处往下冲,摔得遍体鳞伤。

程天爽觉得自己就是那只怪物,于是她告诉所有人她叫‘程羽蒙’,连自己都骗过了。”是的,我们最终都会成为小心翼翼的自己,多年后程羽蒙也会变成主编的样子,出入上流却华而不实,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飞到了你梦想中的高空,看着浩瀚无垠的小小宇宙,是否也会感到一丝孤寂,是否也会开始怀念起初站在土地上的自己。

世上是否真的有桃花源?程羽蒙遂了心愿,在上海生活、工作,却也没有像年少时所想象的光鲜,万丈红尘依然让她疲惫不堪,在上海的华灯璀璨里迷失自我,可是生活在尼泊尔的人依然在为了工作和警察流血冲突,“为了梦想,改善生活”,谜底被一层层掀开,因为人人皆贫所以攀比观念不会出现,在他们眼中温饱安逸就是纯粹的幸福,虽然那里的人们都是虔诚的信徒,但却也充满着饥饿的恐惧,这所谓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知足才是幸福的源泉。我想,身在樊笼,心即灵山,世上没有净土,净土就是我们的内心。安静地等风,等风吹开花瓣,清香四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