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亲情文章 > 难于割舍的亲情

难于割舍的亲情

推荐人:似风凌宇 来源: 阅读: 2.51W 次

我的父亲,出生于1930年3月24日浙江平湖乡下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这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距离县城所在地约六里路一个叫横娄浜的村庄。

难于割舍的亲情

今年4月23日晚上8:05,父亲年老体衰,位于喉咙的痰无法化解,护士采用了管子吸痰的方法,使用了几次,无法根除这一喉咙的氮,最终,在县城医院救治无效,父亲随即驾鹤西去,享年九十一岁。

今年4月21日,他的女儿发现父亲中饭没有了胃口,一点也吃不下,随后,发现父亲喉咙口有痰,难于顺畅呼吸的情况,鉴于父亲年事已高,且双腿长期地不走路,无法自行从床上下来,一个人坐着也觉得有些困难,为了救治父亲,子女一起商量之后,就拨打了120。

不到半小时,救护车就到了父亲住处,救护人员拿来了担架,迅速来到我父亲居住的一楼,我们做子女的协助救护人员,将父亲抬到担架上,并协助送到楼下的救护车上。

随后,子女随车就进入县城医院,迅速送到急诊室。

随后,是挂号及做CT……

慈父进入医院,到告别人间,期间只有3天时间,我们做子女的,只是在他的身边,听到他喉咙里痰的声音,呼吸产生让人难受的气急声,好几次叫来护士吸痰,几乎没有改善父亲的呼吸状态。

此时,父亲已经无法再跟自己的子女讲话,因为他不认字,也无法在纸上,留下片言只语,唯一用眼睛,看看病房边上的人,对自己的亲人,只有用双眼相对,用他的手指,做一个小小的动作示意。

我只有用眼神与处于弥留之际的父亲对视,在相互对视中,领悟父亲心中的丝丝难于言说的痛苦,我看到了父亲从他的双眼边上,流出的泪水,我用手纸,将父亲的眼角边上的泪水,轻轻地擦支,心中产生缕缕苦涩,那一份痛苦,让人非常地难过。

看到父亲这一个危险的现状,我拿起自己的手机,拨通了我孩子的电话,催他:“你快一点来中医院,看看重症的爷爷。“

约半个小时,我的孩子来到了县城的医院。

爷孙相见,四目相对,眼睛对视,父亲用眼神与双手示意孙子,那一份从未想过的感受,涌上我的心头,一股无法形容的失落与恐惧,从我的心里勃发,真的让我永生难忘。

因为父亲喉咙口痰的阻隔,无法用通常的方法,给父亲喂食食物,后来,医生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一个塑料管子,从父亲的鼻孔中插入父亲的胃中,并用针筒,将有关的营养粉剂,调成液体状态,通过塑料管,打入父亲的胃中,第一次如此喂食,是在一个医院务工的示范下完成,我跟小妹及夫人一起,看着这一波操作,喂食之后的父亲,似乎有所安静,呼吸也似乎好了一些,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无奈,当晚小妹在医院值班,半夜里面父亲一直想坐起来,可能是父亲身体内非常地难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小妹用尽了力气,将父亲推开的被子盖上,这是第二天我去医院见到小妹时,小妹跟我说的。

4月23日下午四时左右,大姐从家里过来看望父亲,一进病房,看到父亲的双手 ,手上的血筋,已经渐渐地有些凝固的迹象,父亲的双眼,也渐渐地变小,而父亲的呼吸,也是一口紧于一口,完全靠床头边的氧气,来协助父亲的呼吸,手脚老实了许多,其实,此时,父亲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

晚饭后,经在场子女集体讨论之后,向医生提出了出院的请求。

医生了解我父亲的病况,同意了家属的请求。

随后,我们在外面叫了一辆私人护送车,让父亲接上氧气,迅速将父亲送回了他的住处。

到家半个小时之后,氧气袋里面还有氧气,但躺在床上的父亲,已经没有了一丝呼吸。

父亲的生命,永远停止了呼吸,没有跟身边的子女道一声,悄然地去了天堂,这一突发结局,让在场的子女,再也无法淡定,哭声充满了父亲所在的整个房间。

父亲的悄然离开,让我心中久久难于平静,时间上没有缓冲的时段,心里没有这个准备,让人以为在梦中一般。

一个个曾经经历的历史镜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似电影中的蒙太奇,不时地映入我的眼帘,让我无法平静。

慈祥的父亲,他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他的执着与坚持,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让我的生活道路,来了一个质的变化,成为赶上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真正受益者,我在1979年,跳出了农门,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学校,成为一个吃国家粮食的人,也成为一个真正家庭里面有文化的人。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农村的老百姓,是一个不识一字的庄稼汉。

虽然,他一生中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也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他以自己庄稼人朴实、善良、踏实,肯干的面貌,在我们子女面前展示,他面对生活中过往人员,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不幸,坚强地前进,平静地面对。

从我懂事起,有时抽空我要问一些父亲小时候的事情,父亲也乐于作一些介绍。

从询问中得知:父亲在13岁的时候,就失去了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大他几岁的哥哥一结婚,他的嫂子就提出了分家,无奈之下,父亲只得同意哥哥嫂子的意见,自己只跟母亲、姐姐一起过。

父亲也是一个要强的人,自从分了家之后,父亲为了种好自己的田地,他不想麻烦自己的哥哥及嫂子,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跟一个宅基上居住的阿三哥一家,农忙时相互盘工种田的办法,阿三哥也是跟姐姐及母亲一起生活,也早早地失去了父亲。

父亲跟三哥一说,三哥立即同意,于是,这一办法父亲用了好几年,直到姐姐出嫁,自己讨了老婆,才结束了伴工种田的模式。

正是父亲的努力,不仅养活了他不会下田劳动的母亲,也逐渐积累了一点资金,在自己老屋的东边,搭起了一个直长并排的三间茅草棚,用于养猪及堆放有关的农村物品。

他的姐姐出嫁之后,他在22岁,终于也成家了。

当然,迫于当时的条件,房子就是跟哥哥分家时候的一个东厢房。

父亲居住的老房子,是一个并排五开间的老式木结构平房子,父亲居住的是最东面的约30平方米的那个厢房,他的哥哥,是东面的第二间厢房,前头屋是公用的,西面两间,是父亲族里面的同姓弟弟家的,正屋的后面,两边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厢房及橱灶间,西边橱灶后边的厢房,是一个叫金寿伯伯家居住的地方。

我的上面是三个姐姐,可能是当时的条件所限,父亲又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一种儿子传种接代的思想,在父亲的思想中,是非常严重的,又受到当时父亲的母亲影响,所以,当时的父亲,怨恨母亲只生女儿,没有生儿子,其实,我们现代人已经知道,生儿与生女,是夫妻共同的事,但在当时的父亲眼里,只是女人的事。

所以,为这事,母亲经常受父亲的挨打,这也是一种封建意识的延续,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我的出生,彻底改变了父母与母亲的关系,母亲终于摆脱了受父亲挨打的局面,父亲也渐渐的改掉了暴躁的坏脾气。

虽然,父亲没有文化,但他喜欢喝茶与听书。

我依稀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每家里养的猪到了出售的时节,父亲跟小队的几个社员,一起借生产队的小木船,上县城出售,有时,我也跟父亲乘船上平湖县城,卖掉猪后,一看时间还早,就上长乐茶馆喝茶与听书。

所以,我小时候,时常睡在父亲的边上,要他讲《珍珠塔》,讲《隋唐演义》的有关故事,讲《武松打虎》的故事,他有时会模仿说书人的样子,模仿马的叫声,让我童年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尽管父亲讲故事时,不是十分生动,但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地开心了。

父亲虽然不识字,但每每在年底时,总会趁摇船卖葱之际,给我买一些连环图画,或者小小的玩具,以作为新年的礼物,让我非常的开心。

我至今依旧记得,我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副小的中国象棋,就是父亲在一年过年之前,从嘉善卖葱回来购买的,至今想来,依旧是那样的开心。

小时候我清楚地放得,每当热天的晚上,父亲总会抽空带上自己家里的大鱼网,用四根细竹,外加一根长竹竿,组成一副板鱼的工具,然后,父亲去距居住地约200米的东面莫家塘抬竿板鱼,父亲每次出去,总会有些收获,有时会抓到10斤重的大鲤鱼。

抓到的钱,多了父亲会让隔壁的邻居,一起分享他的成果,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食物缺少的时节,是一个不错的弥补。

所以,我的表哥他们,对我的父亲用抬竿钓鱼的印象,也是特别地深刻。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小队分的柴不多,父亲一次趁农闲之际,结伴村里的社员,一起开着水泥船去上海的闵行、青浦,捞码头装卸掉下来的煤渣,带回家里做成一个个圆形饼,干燥后,用来在行灶内烧火煮饭,弥补了生产队分到的稻草的不足。

一次父亲从上海回家的路上,他正在跟同伴一起摇船,突然,一个石片从岸上飞来,擦破了父亲的右耳,当场就流下了鲜血,原来,是岸上的几个孩子,在往父亲船上投石片取乐,还好,石片没有打到父亲的头上,否则,后果真的不敢相像。。

当父亲回到家里,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他耳朵上的伤口,问他:“爸爸,你这儿怎么啦?”

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这个,是我们在闵行回来的途中,岸上的小鬼头向我们掷石片,我的耳上,中了他们的石片,不要紧的。”

记得还有一次,暑期,家里分到了好多稻柴,我们一家人抽空在场地上晒干了,作为冬天喂羊及做饭用,为了防止晒干的稻草淋雨,父亲抽空在家里的住宅西边的空地上,叠起了一个高约二米的柴堆,父亲拿出家里的长凳,在凳子上踏了一脚,他一个人爬在柴堆的上面,柴堆是有个坡度的,我在下面给父亲抛个头稻柴,父亲只在上面一边一边,一层一层地盖上个头稻柴,但在工作中,他一不小心,人从二米高的柴堆上滑了下来,而且声音很响,我一看父亲从上面摔下来,差点要哭出来,我一个箭步冲向父亲,用自己的小手,托牢父亲的腰,问他痛不痛,父亲怕我担心,只是在地面上坐了一会儿,然后,他坚强地爬起来,一拐一拐地走向屋里,我连忙在后面用自己的小手托着父亲一同前行,母亲得知父亲情况后,埋怨了几句不小心。

随后,母亲连忙从自家屋后,用菜刀斩来了千千丫枝,并斩成三公分长的枝条,并在当晚煮饭时,将洗净的千千丫枝条,放入一只面碗内,加入适量的水,蒸成汤,吃饭时,母亲让父亲喝了,接连几天,母亲一直如此 操作,幸好,用土办法,让父亲没有留下后遗症。

父亲一共育个五个子女,大女儿找对象时,由于大姐夫人个子小,开始父亲是不同意的,但后来,因为大女儿的坚持,父亲也不再说什么,事实上,大姐夫虽然人小一点,但对丈人及家人,还是非常地客气的,所以,父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同意了大女儿这一门亲事。

二女儿是从小这过继给祥镜浜的一个陆家奎家,自然,婚姻这一事,父亲没有操心,是他们干爹主管的。

三女儿父亲原本想让她嫁给他的姐姐家的二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但是,由于表哥不善于言辞,跟三奶的性格合不上来,但刚开始,父亲想亲上加亲的想法非常坚决。

最后,父亲的心愿没有实现。事实是,当时,父亲看到三女儿的态度是不愿跟表哥在一起,再加上村里干部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另外,父亲所在的生产队以前也有个例子:父亲让自己的女儿亲上加亲,结果,嫁给表哥的女儿,后来也不幸福,最后,父亲同意了三女儿的要求,断了亲上加亲的念头,三女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丈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父亲的大度,非常地感激,并一直尽一个女儿的孝道。

对于我和他小女儿的婚姻,父亲再也不干涉,只是配合我们,努力让我们开心就是。

今天,父亲已经悄然告别了人间,我再也无法聆听他老人家的叮咛,再也无法作为子女,陪他一起观电视、聊天,再给无法给他泡茶、敬烟,再也无法看到他的音容笑脸,他的突然隐去,让我们子女,心里无比痛楚,我们做子女的,只有梦中再来感受你的爱!

以诗为证1:父亲从小父早亡,姐弟相携照顾娘,

邻居阿三做盘工,耕田种地不蹉跎。

2、岁月匆匆又匆匆 ,沐浴父爱春秋同,

突然父亲驾鹤去 , 谋面只在梦境中。

愿慈父在天堂一切安好,你的爱,我们永远铭记在自己的心中。我们会努力工作,做一个正直,不让你失望的人!

愿父亲在遥远的天堂——安息、安好!

谨以此文,纪念我深受的父亲!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