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读者文摘 > 【共筑绿色梦】山坡上的小土屋

【共筑绿色梦】山坡上的小土屋

推荐人:雪狼 来源: 阅读: 1.07W 次

又到了杏树花开的季节,村委的几个人又来到布谷山上,一柱清香,一瓶老酒,遥祭已在天堂的老人——张顺。

【共筑绿色梦】山坡上的小土屋

认识张顺的时候,是在2000年,那时我刚进村委,正赶上村委依照国家政策对本村五荒进行拍卖。拍卖的头一天,一位瘦弱满头白发的老者来到村部,上身穿一件蓝色褂子,袖口有些破损,挂着星星点点泥垢,下身是一条蓝色裤子,裤脚卷到小腿以上,脚上穿着一双已褪了色的泛黄胶鞋,鞋上挂着泥。刀条脸,满手的老茧,一位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庄稼人。

见到我们,他满脸挂着难为情地说明了来意。大致意思是说他想承包一处荒山,但拿不出钱来,等荒山有了收益在补交承包费。等他走了,几个同事才说他是五保户,老两口,无儿无女,有个侄子跟着他过了几年,闲家里穷,看不到啥希望,悄无声息的走了,至今没有联系。为这事村两委专门召开了村民代表会,目的是给他一处荒山经营,不收取承包费。会上顺利的通过了村两委的想法。把布谷山500多亩的荒山给他无偿经营。等老俩口没时村在收回来。

2000年初夏,张顺在家坨了500多块泥土坯,用毛驴车拉到离家1公里以外的布谷山下,盖起了一间小土屋,老两口用30多天的时间在山脚下打了一眼笨土井,(井帮用石头砌上,上面架上辘轳,吃水用人工摇的一种)秋天挖了800多个育林坑,冬天用石头拦截了十几处山上的沟壑。第二年的三月份,老两口套着毛驴车到林队剪了些树枝拉回来栽进育林坑里,从井里提水到育林坑最远处有300多米,800多桶水硬生生的肩挑手提的倒进了800多个育林坑里。树苗发芽前,至少还需浇灌两遍,得用1600多桶水。

由于上面下来点救济面,我们通知他来拿,第二天他和老伴套着毛驴车来到村部,我负责接待的他。依旧是那身蓝色的衣服和那双泛黄的胶鞋,但已是破烂不堪。进了屋,掏出一盒球王牌香烟,整盒地递给了我,嘴里一个劲的说感谢村里的领导,感谢党给与他的照顾、关怀。我把烟塞进他的兜里,他又拿出来说他不抽香烟,是特意给村里的领导买的。我问了他荒山治理情况,他一五一十的讲给我听,我问他为什么用树枝插苗,林队的树是旮瘩杨?他说没钱买杨树苗,用旮瘩杨生长期长点,但不花钱。我说等你老了,树还没长成材有什么用?他说那就留给后人。

我问他为什么在山上盖房子,屯里不是有房子吗,连电都没有?他说就是为了能起个早贪个黑的把荒山治理好。抽着他递给我的烟,听着他满怀信心的话,想着老两口风里来雨里去劳作在荒山上的情景,心里酸酸的。老两口拉上面临走时,我塞给他20元钱,让他买双新胶鞋,他推搡着感激的收下了。回到家里与爱人说了张顺的事,爱人也很感动,把我俩的衣服找出几件,叫我送给他们老两口。

2001年秋,村委几位同事一起到他的山上了解一下治理情况,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他在山上挖育林坑,一副铁锹,一把镐头,一壶清水,一袋旱烟伴着一位瘦弱的老者在这寂静得大山上,用了20多天的时间挖了2000多个育林坑。我们问他这些育林坑想栽些什么?他说栽100多棵蒙古野果,其余的种杏树。我们查看了他三月份栽的杨树,成活率不到50%。几个人回来后开了个小会,商量着怎么帮张顺一把,毕竟是快60时的人了,以他自己的能力,很难完成他的设想。几个人决定出钱帮助他明年买500棵杨树苗,120棵蒙古野果苗,今年100斤杏核,入冬前把杏核埋进育林坑里。

2002年张顺补杨树苗400余棵,栽植蒙古野果100余棵,杏树出苗率70%,在以后的几年里,老人用村照顾他的救济款买了些杏核在山上进行了播种,等杏树结果以后,他把采摘下的杏核再一次的埋进这大山里。

2005年蒙古野果获得丰收,卖了3000多元钱,有一天,他给村送来一筐蒙古野果,同时还有2000元承包款,村把水果留了下来,钱没有收。过了几天,老人和老伴却套着毛驴车买回1000多元的学习用品送给了村小的孩子们。小学老师听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事迹后很感动,与中心总校联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3—5年级每年的劳动课放到张顺的大山里进行。

每年的3月份,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帮助老人抬水浇树,入冬前帮助播种杏核。孩子们自发的在他的小土屋前栽了一片杜鹃花,开垦出300多平米地的菜园。每当夏季来临,那粉红色的杜鹃花宛如一片晚霞,映衬着小屋,别样的淳朴而华丽。一拨拨的孩子走了,一拨拨的孩子又来,在这座山上洒下了无尽得关爱和满山遍野的绿色。

截止2009年初,老人在布谷山上挖育林坑30000多个,800多棵杨树枝繁叶茂,100多棵蒙古野果树果实累累,杏树占有面积380多亩。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夏天,老人躺在果树下与世长辞,身边依旧是一副铁锹,一把镐头,一壶清水,一袋旱烟相伴。据到场的大夫说老人死于心猝死。我们把他按葬在布谷山上。送走老者,我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绿色,心里痛痛的:9年里,两位五保老人把500多亩褐色的荒山治理的杏花怒放,布谷声鸣;9年里,凭借着长满老茧的双手挖掘土石方6000余方,拦洪坝300延长米;9年里,给小学买文化用品5000余元,家家户户都吃过他送去的水果;9年里,为这些树木浇灌了多少桶水?谁都记不清了。这座山市值已达10多万元,逝者已去,留给谁呢?

张顺去世后,老伴无人照料,村委想给她送去敬老院,把这座山给卖了,把钱给她拿上,老人死活不去,说什么也守着这座山,没办法只好先把她安排到别人家暂住。山由村委安排人照料。半年以后,我们到青山屯办事,无意中碰到屯里的王福,56岁,因为家里穷,哥们又多,至今没有结婚,与他谈起这事,他腼腆的表示同意,两个人见了面,都没有啥意见,村里帮他俩办了一桌酒席,领了结婚证,一同住进了布谷山上的小土屋里。婚后的第二天,王福就拿起一副铁锹,一把镐头,一壶清水,一袋旱烟劳作在布谷山上。

如今,布谷山上的杜鹃花又开了,远在他乡的孩子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山上的小土屋?小土屋里真实的的故事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