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一朵佛前的青莲

一朵佛前的青莲

推荐人:落梅拂雪 来源: 阅读: 1.04W 次

一切众生,性本清净。乃至世间的每个人,世间万物,皆有佛性,亦沾染了佛的性灵。芸芸众生,无论是谁,生性本是纯善真诚的,只因历经了俗世烟火的熏染,在这俗世红尘里行走,才会因此而扰乱了心性,才会因此而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倘若将世事都看淡一些,聚散皆随缘,得失成败,皆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勉强,一切随遇而安,方可洒脱自在。

一朵佛前的青莲

其实这世间的每个人,都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性本清净,只因为贪恋人间烟火,或是为了偿还某段宿债,或是为了再续前生一段未了的情缘,今生方才得以修炼成人,来到这人世间,开始一段艰辛或闲逸的人世修行。

莲花,乃是万花之中最为清净典雅之花,亦是花中君子之象征。它生长于淤泥之中,却不从不会因此沾染自身,依旧亭亭玉立,吐露清芬,默默开放。在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的夏季,唯独莲花,生长在池水之中,默默地舒展枝桠,开出朵朵洁净芬芳的花朵,自成为一道令人身心舒畅的清新风景。那淡雅的清香,在心间弥漫,那饱满的花朵,就这样开在了心上。它是这样的宁静美好,在佛前的跟前,盘磬于佛祖之下,莲花,亦是更为慈悲安详。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多少人万水千山,赶赴西藏布达拉宫,只为了找寻仓央嘉措的足迹,多少人匍匐在山脚之下,不为虔诚朝拜佛祖;不为能耳听梵音,不为能聆听僧人们传诵经文,诵经念佛的虔诚心声;只为了能够找寻仓央嘉措,只为了能够找寻他的足迹。仓央嘉措,一个让人听着就心动的名字。他的故事,他的情诗,以及他的爱情,无不是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本是世间痴情郎,奈何落入佛门家”,他本是世间的痴情男儿,此生所愿,乃是能与一心仪之人,携手到老,厮守一生。而奈何他落入了佛门之家,成为了六世的达赖喇嘛。他既无法割舍下佛祖,亦无法割舍下他红尘里的挚爱。他的爱,他的修行,不为了普渡众生,只愿她挚爱的女子一生平安喜乐。即便无法与她长相厮守,也愿,一生虔诚地祈祷修行,用她的修行,来换取与他挚爱的女子来世的相逢。仓央嘉措说:“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他,也许本是佛前的那一朵青莲,却奈何贪恋凡尘烟火,奈何恋上了某个女子,心系某段缘分,因此才有了今生的一段情缘。他,得以来人世间走一遭,也许只为了能够与他心爱的女子在这红尘里相爱一场,只为了能够圆了他,前世的一桩未了情缘。

尽管时隔了几百年的光阴,仓央嘉措,他的故事,连同他的情诗,依旧被无数人传唱。仓央嘉措,一个寂寞如花的名字,他孤独寂寞的心事,又有谁能真正知晓?他,又何尝不是佛前那朵最为洁净淡雅的青莲?

亦有一生半俗半僧,半僧半俗的传奇人物,苏曼殊。他的一生,曲折又离奇。他被誉为“诗僧、情僧、画僧、革命僧” ,苏曼殊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歌、政治方面都颇为见树。他贪吃,喜爱歌姬,一生为情所困。虽是满腔热血,忧国忧民,却也有着侠骨柔肠的一面。他一生几度出家,几度还俗,皆为情。苏曼殊有诗曾言:“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他也本是世间痴情郎,直至他临终之时,最难以割舍下的,亦只有凡尘中与他心心相印的红颜知已,虽是他说:“一切有情,皆无挂碍。”但一切,是否到了临终时那一刻,就真正全然放下了呢?

他,亦是同仓央嘉措一般,同佛祖有缘,亦和佛祖结下了一桩缘分。只是,他们都同样地,是世间的痴情郎,难以逃脱情爱的束缚纠缠,即便放得下天地,放得下世间所有的一切,却放不下,割舍不了,红尘里的情爱。一切红尘里的恩怨情仇,其实不过只是虚空一场,只是一场梦,然而我们却总是执迷于此 。佛家有一句偈语:“空即是色,色既是空”。这世间的一切,到最终不过是一场空。儒家入世,释家出世,而这世间,又有谁能做到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超凡脱俗,如莲花般清净,不沾染尘埃,上善若水,这样的一番境界又岂能轻易地做到?

就连佛祖的弟子阿难,亦是为情所困,也曾因此而执迷。阿难告诉佛祖:“我爱上了一个女子。”佛祖问他:“你有多爱那女子?”阿难说:“愿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化身为一座石桥,只为了能让他挚爱的女子从桥上走过。”只一眼的眼神交汇,只一次简单的邂逅,就让阿难如此刻骨铭心,可见得,哪怕是佛门弟子,亦是无法真正抛舍下凡尘里的七情六欲,亦是无法轻易地看透世间的恩怨情仇。

而林黛玉,虽是绛珠仙草降生,她得以来到人间,只为了报答前世神侍英者的一段恩情。她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来偿还神侍英者前世悉心灌溉的一段恩情。待到一生的眼泪流干,她的宿愿已了,亦是要撒手人寰,从何处来,便要回归何处。她与宝玉之间,那段凄婉的爱情,亦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为之断肠。而黛玉,亦是大观园里,那个最具真性情,活得最清醒,看得最通透的女子。她聪慧机敏,多愁善感,亦是早早便与佛祖结下缘分的。她是一个带有慧根的女子,她的诗词,虽是让人读之倍甘凄婉伤感,却无不是她真性情的文字。在宝玉听曲悟禅机的那一回,宝玉写下了这么一句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而后,黛玉读之,在其后添了一句:“无可云证,方立足境。”添上这两句,便可以看出黛玉不仅聪慧敏感,亦是那个带有慧根的女子,她所填下的这句偈语,亦早已是达到了佛家禅理空灵寂静的境界。

在我看来,黛玉更是佛前的那朵清净之莲。思想若参悟了佛性,笔下的文字,亦是参悟了佛家禅理。其实,禅理并非深奥难懂,而是体现在平常的生活中,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小事中,看似深奥难懂,实则简单明了。而禅,亦是朴素生动的。唯有你将世事都亲历亲尝之后,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尝遍,便能够参透其生命这本无字经书所蕴含的真正含义。

其实你我,都可以是佛前的那朵青莲。芸芸众生 ,一切皆有情。世间有爱,因爱而美好。而世间每个人的爱,都不尽相同。世间平凡普通的我们,我们的爱,是小爱。而佛祖,端坐于青莲之上,普渡众生,是悲悯众生的大爱。他把爱,都留给了芸芸众生。把无情,都留给了自己。因而,莲花才因为如此,而沾染了佛祖的性灵。

来日方长,如果有缘。惟愿世间的你我,可以相聚在菩提树下,喝几盏禅茶,读几章经文,看一场菩提花落,又花开。或是,化作那一朵青莲,守着疏淡寂寞 ,感知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看日落风河,山河寂静,吐露清芬,默默开放。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