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桃源记

桃源记

推荐人:佐非. 来源: 阅读: 2.73W 次

(事先声明:本散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桃源记

提起桃源一词,大概许多人都会想到陶渊明著作的《桃花源记》。里面描绘了一群人因为逃避秦始皇帝的焚书坑儒,亦然带领族群迁移到了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地方。从此他们男耕女织,民风淳朴,过着与世无争日子。这大概是陶公官场失意后,对美好世界的一个构想吧?

根据研究表明,至少有的学着认为这并不是虚构的,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童话世界。古时候人少,清以前中华版图要比现在大得多。许多史书记载,中国古代(不包涵清中后期)人口最高的年份也就6000万上下吧?这么大的地域,才这么点人口,况且古代交通和通讯也没有今天达到,或许真存在过也不一定。如今虽然号称到处都占满了人,已经不可能有当年的世外桃源存在。但是我确不太相信,我一直认为桃源村不曾在地球上消亡过。因为我本人就亲眼目睹过,也亲身经历过《桃源》村的存在。

据说在中国的某个城市,就有这样的一所村庄,四周都被现代文明所包围,只有这个村庄没有被融入到现代工业文明中去。要说没有被完全融入呢,似乎也不太准确。因为这个庄子里面的路是柏油路,楼房也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商店内也充满了各种工业产品。唯独行为方式、言谈举止与《桃花源记》里面描述的不一样。桃花源记里面说民风淳朴,但这庄子的人却唯利是图,里面说民众善良,到这庄子的人却唯上好吹,唯下好…,爱搞面子工程,风日日盛吹不衰。看似他们也与桃源里面的人一样热爱劳动,每天都在忙碌着,但却是在为维持那点楚楚可怜的面子文化而奋斗。

我们云南那边的乡村,随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面子文化也开始盛行起来。诸如谁家娶妻、进新房、老人过寿等等,村民都要去庆贺,当然也要送上些彩礼之类的。但却也没有发到事事都整的地步,也没有发展到凡是都为面子而奋斗的地步。

要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古老国家里,这种情况也是符合官场、社交礼仪的,但有没有得其精髓就不由而知了。中国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明明自己就有那么一点能力吧,偏偏要装作什么都会。明明自己的家就那么点像嘛,非要好好装扮一番。不信你到中国的农村去看看就明白了,从正面看去,都是富丽堂皇的,但是你转到侧面或者里面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说就扯远了,现在咱们言归正传,就说这叫桃源的庄子。凡是在这个庄子里住过的人都知道,这庄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时期的庄子。庄里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与人交谈,出口必成章;与人打交道,能占便宜就占,能坑当然也就坑了,从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而且还颇具“阿Q”精神,与弱者就欺,或者聚众嬉笑别人;农业社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小气,这庄人也自然兼而有之不肯放过了;在官场上呢,他们逢上呢就吹捧,平时呢也爱干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诸如通过频繁举办一些他们庄民本身都讨厌和抵制的活动来装饰一下门面。表面看起来,庄民每天都很充实,很充实,生活也很精彩。实际上,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方式。尽管大部分是淳朴善良的,但是这这种文化之下,也就很难凸显出来其功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讲究的是脚踏实地,而非面子文化,就像许多学者所鼓吹的康乾盛世一样,只不过是用人民的血汗挥霍出来的面子盛世罢了。当然,当时的统治者不会这么想,因为他们总是高高在上,怎么会看到民间疾苦呢?

时下依旧有人喜欢干这种事情,特别是《桃源》庄的平民以上的人员。然后各种就开始鼓吹……。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至少大多数人是想干点实事的,然而在这样一种“家长制”的大的环境下,也不得不随波逐流了。也有一部分人试着抗争一下,然而一道政策从上面下来,经过一道或几道的转载,原来通告上的邀请就会变成强制的命令。无权无势的人,在这种命令下面,抗争自然就非得服从不可了。否则,大家会把你看成异端邪者,转载命令的人也会运用各种方式处罚你。反正论本事没有屁多点,论整人可是一流啊!你要敢得罪他们,不愁寻不到机会整你。

和现代怎么相比,现代文明应该是一种开放、包容、求真、务实、拓新、修德的社会。当然,桃源庄的墙面上也有这样的标语,甚至还写入了条例。然而,只不过现代文明采用的是一种融入骨子里的内化与心、外化与行的方式,两者字眼相同而贯彻方式不同罢了。

要说这庄子有这么多与现代文明相似的地方,怎么可以叫《桃源》呢?终于在对比之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准确的称呼了。然而不管你信不信《桃源》村的存在,反正我是信了。至少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桃源》村。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