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清明纪事(一)放风筝

清明纪事(一)放风筝

推荐人:信子 来源: 阅读: 3.14K 次

清明纪事

清明纪事(一)放风筝

(一)放风筝

清明时节,天气总是乍暖还寒。前几天还是暖洋洋的,要是夜里下一场雨,第二天,“倒春寒”就像一位不速之客降临了。它带着料峭的寒风,频频地吹。吹得田野里的小麦,绿浪阵阵;吹得小河旁的垂柳,婆娑起舞。尽管感到冷飕飕的,心情却异常的兴奋:风啊!吹大点吧!我的风筝可飞上天啦!于是,我带上前天劳作课上自扎的风筝,兴冲冲来到郊外空旷处。开始,我迎着风,一边小跑,一边放长牵引风筝的棉线,那风筝便逐渐向上飞去。风阵阵吹着,风筝便扶摇直上,一直升到高空。它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中翱翔。牵着它,欣赏它临风飘舞,不禁心旷神怡。风较小的时候,为了使它不坠落下来,你还要拉着它,在田野里小跑一阵。这时候麦苗刚刚返青,踩着麦苗能锻炼它的抗倒伏能力,你尽可以自由地在田里跑来跑去,名曰“踏青”,乡亲们不会怪罪你。所以,清明时节,家乡时兴放风筝。看!随着你的小跑,风筝迎头向上,稳在空中了!它摇头摆尾向你微笑呢!

放眼望去,郊外的田野上空,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凌空飞舞。有孙悟空型、有花蝴蝶型、有飞鸽型和豆腐干型,等等。前三种一看就知道是成人们的杰作,它们造型美观,飞得高,放得远,还常常驮着鸽哨,在高空中发出和谐的,悠长的歌唱,好玩极了!我们小孩放的风筝属于豆腐干型的。它造型朴素,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用三根竹片扎成“干”字型,用口字型的纸糊上,再贴两条一、二寸宽,三、四尺长的纸尾巴就大功告成了。也许是我比较手巧吧(劳作课的作业,我的评分常常是甲哦!),或许是我的线源充足(我悄悄从母亲的针线匾内,拿出的两扎白棉线全用上了,这是她纳鞋底用的呢!),我的豆腐干型风筝在所有同型风筝中高高地飞翔!小伙伴们又羡慕,又妒嫉。别提当时我多得意了。我让他们轮流拿着,共享放风筝的乐趣。还为他们表演了“鹞子吃食”:用一张园环形的硬纸壳,让放风筝的线从中间的孔里穿过去。不一会,风便将它沿着棉线,吹送到风筝的“嘴”边了。我们把风筝戏称为鸟,在空中飞行久了,肚子咋能不饿?就让风给它送点吃的吧。这就是“鹞子吃食”取名的来历。不过,我们玩风筝也常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肚子饿了,就吃几个揣在身上的荞麦柳芽饼(它是家乡清明时的特色食品,用荞麦粉和柳芽、食盐烙成的薄饼),可好吃啦!有一种淡淡的、令人回味无穷的柳芽的清香。好不容易把风筝放上去了,当然是舍不得马上收下来的。牵着它,让它在天空悠悠飞舞,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风筝,飞呀飞,飞向无限高远的天空……。有时碰上风太小,风筝栽了个大跟头,跌落下地,我们便从头开始,重新把它送上天空,乐此不疲。大人们还常常在傍晚,把驮着天灯的风筝放上去。夜幕降临,风筝不见了,变成了一颗颗橘红的星星,在夜空中游弋呢。风筝放飞我的活力和神往,故乡的清明时节,也因它增添了些许神秘和美丽。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最有趣的记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