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垄上秋光

垄上秋光

推荐人:孟令江 来源: 阅读: 7.73K 次

地垄上,秋阳正暖,山菊花开得正旺,狗尾巴草摇曳着,甘薯叶子爬满垄上,还有几株老南瓜长的正旺,几个大南瓜挂在蔓上。沿垄走去,秋意飘满。几只蚂蚱忽的飞起,惹得几个小孩子在垄上奔忙扑捉。蓝蓝的天空格外深邃,飘着几朵白云,偶尔一只鸟儿飞过,刘禹锡的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时颇得境界。

垄上秋光

秋风渐吹,天气越来越凉,秋叶飘零,秋阴渐浓。“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于是,狗尾巴草开始枯萎,草色变黄,地里的蚂蚱也都在中午飞到地垄之上阳光直射的地方,产完籽就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篇章。整个田野变得一片金黄,农人开始收割庄稼,玉米高粱,满满的堆在地垄,准备装车运回家中。等庄稼收割完了,地里一片空荡,只有垄头绿色还是那么密实。

天空中几只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状,它们抵挡不了这秋日清凉,撇下了麻雀喜鹊斑鸠,独自飞往南方,“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秋虫忙碌起来了。蝈蝈,蛐蛐,吱吱鸣叫着在秋风里欢唱;蚂蚁忙着,往家里运着粮食,准备过冬的口粮,洞穴里全是忙忙碌碌的景象;野马蜂也不时出来飞上一趟,嗡嗡的叫着,此刻,秋声正浓。

对于秋声,诗人的听觉最为灵敏。刘言史道“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钱说“人居芦苇岸,终夜动秋声”。白居易说道“远壁秋声虫络丝,入檐新影月低眉”。秋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李中的《对竹》诗云“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写的秋声密实如雨,瓢泼而至。

我觉得写的最有味道的还是这首《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此诗读完,便觉秋声环绕。诗中到底描绘了多少秋声,融入了多少情感,恐怕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很快,秋霜降下。细长的草叶子沾一层白霜,瑟瑟立在秋风里。秋虫也都没了行迹。地垄边上的几株老树叶子掉光了,只剩下斜斜的光秃秃的枝干;远处的黄庐树、枫树叶子变红了,红彤彤一片,像是燃了一团火,映红了半边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草色更黄了,草叶也慢慢折断了许多,伴着秋雨倒在了泥泞里。秋雨连绵,一下就是几天,垄上、沟里、田间地头多了一些坑坑洼洼。秋天一下变得“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天气冷的要穿棉衣了,山脚下每天出来觅食的老绵羊也已经长出厚厚的羊毛,冬天快要来了。

秋天的夜晚变得格外漫长,游子的思绪也如同这漫漫秋夜,格外悠远。司空曙在《别张赞》中问道:“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

白居易干脆用一首《早秋独夜》回答:“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其实,对于诗人来说,秋日不仅有恨,更有流年慨叹,“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但这秋意最浓的千般滋味,还是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中说得最妙:“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垄上的秋天是如此迷人,简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立体风景画,无限生命的辉煌和落寞都在这里呈现,这方舞台永不谢幕,年年岁岁轮回上演。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