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平常心,心常平

平常心,心常平

推荐人:落梅拂雪 来源: 阅读: 2.86W 次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达,渔歌入浦深。”

平常心,心常平

喜欢王维之诗,不仅爱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自然清气,爱的更是其诗句里所透露出来的禅机。王维之诗,空灵寂静,犹如画卷,亦如行云流水,朴素天然,隽永凝炼,不修雕饰,却又字字珠玑,扣人心扉,使人读之身世皆忘,万念皆寂,仿佛置身于其幽寂的山林之中,聆听那百鸟欢鸣,聆听那一曲天籁,一曲箜篌的琴音,聆听那渔歌深深,聆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王维前半生,积极入世,后半生出世,将心灵交付于山水禅佛,从“有我”之境走向“无我”,追求其生命内在的完成。抛去所有的个人名利、痛苦、烦恼、哀伤,便可真正达到看山看山,看水是水,人与自然物我相忘,不分彼此的境界。内心无尘无垢,心地澄明。其实,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深奥的章句之中,也不在于其言语之中,亦无关乎其哲学宗教,就在于普通的生活之中。

柴米油盐的生活,是修行。热烈激情的人生,亦是一场修行。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是修行。受七情六欲所扰,尝尽人生百味,历经人世千百劫难,依旧不忘初心,亦是修行。其实这世间万物,都各有其自身的使命和安排,只是每个人所走的行径不同,发生的故事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亦不同。我们都不过只是芸芸众生里飘忽的粉尘,只是在红尘有过片刻的停歇与驻足,有的人则甘于平凡,循季而生。而有的人则不甘于平凡,立志要有所一番作为,立志要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就,不甘于接受世事的摆弄,于逆境中成长,于逆境中披荆斩棘,走向柳岸花明之处。

但此一生,无论激情热烈,或是平淡如水,都注定是其跌宕曲折的过程。而我们世人,却又总是沉迷、执着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已失去,因而林林总总的哀伤或是愁怨皆成为你的烦恼与负担,而我们的心又时常是贪得无厌的,一味地只为实现心中的愿望,只为达到心中的目标,往往忽略的,都是其过程。而人心一旦不知满足,又怎会心安,又怎会感到释然,怎会感到快乐?纵是你收获得再多,心灵上的重担,心上的压力过大,只会压得让你喘不过气来,跌入自己人生的低谷,甚至是陷入绝境之中,再难以自我救赎。

众生皆求能修得一颗菩提心,但其实众生的菩提心皆是由烦恼而生,众生的菩提皆为烦恼,但我们亦是可以学会在烦恼中自修菩提,修得一颗云水禅心。境由心生,你的心境如何,所看到的风景,所看到的世界便是何种风貌。你若内心姹紫嫣红,纵是外界荒芜炎凉,你的内心之景依旧丰盈圆满,你若内心空芜,纵是花好月圆,亦是形同虚设。如若真的能做到洞察世间事,冷眼相看炎凉世态,做人如水,于小事上不斤斤计较,于大事上睿智机明地做出决断,大智若愚,抱拙守诚,不与世争,保持自我的真性情,便是真正具有大智慧之人,亦可算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这世间有聪明之人,亦有大智慧之人。聪明之人,则是一味地朝前看,以战胜别人为乐;而智慧之人,则是事事往后看,做事但求尽力而为,不问结果,亦不求苛求完美,而是留一分残缺与遗憾。他们不与世争,而是安静做自己,以战胜自己,为真正的目标。而此尘世间,若论修心,当是以净心为要,佛家有偈语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之事,无论宠辱得失,皆成过往,无需执着,也无需为此而惋惜、懊恼;未来之事,皆是无可预料,又何必杞人忧天,何不让明天的烦恼让明天的肩膀来承担?而现在之事,现在之心,当是泰然自若处之,随缘即可,尽力而为,如此便好。无惧亦无忧,无论处顺境或逆境,皆以平常之心对待,便不会有太多的悲戚与伤感,便不会再感到彷徨与无助。

近日读了刘墉作家的作品之后,读至一段话,颇为感慨良多,书中曾言:“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是保持平常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学会超然于物外,不被物欲所染,不受世情所扰,回归自我,回观其生命的本真,便可做到心如明镜,澄澈如水。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愿此尘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于无心处听惊雷,于无心处看人生,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活在当下,尽力而为,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柔软心除挂碍,以谦卑心作修行,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面对这无常的世界。平常心最难保持,因为人生本无常,世事本是造化弄人,你我都无从知晓命运会为你我作何安排,但即便如此,依旧要心怀向往,于此纷繁复杂的尘世间,安静地修行。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