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财富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财富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推荐人:路惠民 来源: 阅读: 2.32W 次

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当时的生活资料是相当的匮乏,吃饱饭是农村人当时最大的愿望,人人对粮食是绝对的珍惜。那时候,几乎每家都养鸡,而且是散养,也就是后来人所说的“鸡蛋经济”,用鸡蛋换来的钱购买生活日用品。每逢晒粮食,家家都会安排孩子或老人看管粮食,最大的担心是周围散养的鸡跑来吃粮食,否则,原本数量不多的粮食就会被鸡吃掉不少,多只鸡跑到粮食里,边吃边刨,弄得乱七八糟。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粮食完全不用刨就可以吃到,可鸡却总是喜欢刨食。

财富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无独有偶,最近从网络上看到几则报道:一则是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由于拆迁,获得巨额赔偿农民,被招为环卫工人,开着私家车扫大街,人数多达200余人,有的甚至开着宝马等豪车;一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保洁阿姨开着丰田越野车上班,牧民开着路虎放羊,他们同样是因为拆迁获得巨额赔偿。两则报道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很是困惑。

想起,多年前的另一则报道,新华社记者在陕北贫困山区作深入调查,遇见一适龄男少年在上学时间放羊,由于职业习惯,他忍不住驻足询问情况,其对话内容大概如下:

问:“为什么不去上学?”

答:“没钱上学。”

问:“放羊是为了啥?”

答:“卖钱。”

问:“要钱干啥?”

答“买东西,攒下来将来找媳妇。”

问:“找媳妇干啥?”

答:“生娃娃。”

问:“生娃干啥?”

答:“放羊娃。”

似乎在这一男孩心目中,“放羊娃——找媳妇——生娃娃——放羊娃”,可以说是人生活的全部,或者说几乎是人生的全部过程,别无他物。这则报道或者说是有点虚夸,对于多年前的现实来说,却不失真实性。

反复思考这几件事,总感觉有点不太对劲,有点困惑、迷茫,百思不得其解,一种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可怜、可悲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让人脊背有点发凉。

仔细思考,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思想的局限,他们的思维也许只能局限于那个层次之中,很难有大的穿越、提升。那些开车做清洁工、放羊的人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者贫穷而去作相应的工作,相反他们都拥有巨额的财富、物质,生活是相当的富裕,他们是为了有事情干,而且是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此不难看出,财富并不能从根本上那个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改变其生活的层次与质量。据说当地政府为了帮助他们,投入数目可观的资金,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但是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却拒绝参加,或者因为种种理由没有参加,与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也许他们暂时或满足于眼前的生活,没有更高、更多的追求。

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事例也许还有很多,这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也说或可称为一种悲哀,一种苍凉的悲催,生活在这一生活的“怪圈”之中的人,可以说是悲凉凄惨的,也许有很多原因造就了这样的结果;也许是他们没有尝到更为美好生活的滋味,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匪夷所思。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早已不再是那么肤浅、简单,几乎每个人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而言,人对于生活的更高追求的力量源泉应该在于个人思想、文化素养的境界。应该说,知识和思想境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它可以给予一个人更好好的生活理念,开启人的心智,赋予人的能力,财富则顺理成章地汇聚于这个人的身旁,自然而然人生的价值就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我们或可以这样认为:信念决定人的态度,态度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决定着结果;人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货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反映在其语言上,语言则影响着其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又造就性格,性格最后总影响终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财富与命运各种不同版本的剧本在生活中上演,谢幕、开幕,一幕结束,另一幕上演,或者同时上演,悲喜各异,情节跌宕起伏。有的家庭不停地上演的是喜剧,喜报连连;有的人或家庭则上演的是悲喜交加;有的喜剧尚未演完,悲剧已经开幕……

思考之后,总觉得人不该超越自身的客观实际,去追求那些不可能的东西,财富与生命可以说是一体的,相克相生,相辅相成,如果一方无休止或者无节制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同时减少,因而有人说“破财消灾”。

人们经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自己打拼获得人生的提升,虽然充满艰辛,挣来的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暴富或大笔获得不义之财,往往使人心智丧失,或无所适从,行为举止出格,随之灾难就在不远处等着自己,应了一句话“咎由自取”。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