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听歌——《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

听歌——《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

推荐人:topsea 来源: 阅读: 7.23K 次

耳机里传出来的是刘若英的《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之前只被其中那句“那一年最难的习题,也不过短短几行笔记”打动,而现在眼前过的是《走吧,张小砚》里面川内美景,猛然觉得歌里面打动自己的远不单单那一句。

听歌——《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

“不确定自己的形状,动不动就和世界碰撞,那些伤我终于为你都一一抚平”

以为带着曾经种种的优越感,可以去一个之前从未站过的舞台恣意妄为,但在一波一波现实的撞击后发觉自己其实是那么胆小:宁愿变得和大家一样,只因为这样似乎更安全。原来总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并不是为了出挑到可以炫耀,而是觉得当自己是异类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哪怕演出不那么精彩,至少不会缺少观众。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再成为少数。“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这个测试”、“大部分人使用这个方法都成功了”、“大比例的人都能够掌握这个”…凡此种种的说法让我觉得成为多数是那么的安全和放心,多数人都ok的,我也ok。

撞掉棱角,和这个世界的模子去比对,然后用“削足适履”的勇气漠视这个残忍的过程。回去和那时的自己说:“n年后的你,伤疤终于都一一抚平。”

“那一年最难的习题,也不过短短几行笔记。现在我却总爱回忆,回忆当时不服输的你”

若干年后,确实,当初的三角函数、牛一二三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细胞结构、气候带的典型植物都成了“曾经学过”的谈资而说不准具体内容。就像有人说,自己这辈子知识的巅峰估计就是高考前了。可现在想想,那些曾经觉得是自己整个世界的东西在现实世界里真真不过几行笔记。再牛叉的书本也写不清现实世界的纷繁,解不了现实世界的谜题。所以说那时虽然心里会背负很大的压力,但不过是书本习题和试卷分数之间的游戏——总有正解,哪怕不是最优;总有衡量,哪怕不是最高。所以在跌跌撞撞迷迷糊糊地被长大的世界折磨得遍体鳞伤晕头转向的时候,那时的回忆是剂多美好的良药。

对于一个尚未老去的人,回忆不会是一份证明。回去和那时候的自己说:“n年后的你,感谢那时候的不服输。”

“谁说人生是公平的?他才不管我们想要怎样。”

以前单纯地以为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后来才知道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回报;以前单纯地以为好人就会有好报,后来才知道好人好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做好人内心坦荡;以前单纯地以为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想要的世界,后来才知道想要的世界不是单靠一双手就能创造的,但自己的双手都不依靠了就更没有什么是可以依靠了;…长大可能就是这样,知道了因果之间不是单线的简单联系,知道了要用审视的态度去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知道了到罗马不仅不是只有一条路,更知道了行装盘缠交通工具天气状况旅伴路人甚至自己的心情都是影响因素。所以说,何谓所谓的公平,公平了评判标准还要公平评判者,公平了评判者还要公平评判环境。相关因子太多,是无法做到全部公平的。更何况对于人生来说,什么是公平呢?

想要的和得到的永远不会对等,前者大了就欲壑难填,后者大了就安于现状。或者换个中听的说法,前者大了懂得进取,后者大了懂得幸福。可无论如何,不过是对于这种不对等的心理调试,对于生活本身而言,你对他什么也没做。事实上,你对生活本身,也做不了什么。回去和那时候的自己说:“n年后的你,不会纠结什么公不公平。”

“痛到想哭的时候,就让泪水洗掉委屈”

读研的时候有段时间很充实,充实到没有时间去停下来思考。哪怕是觉得委屈也要先完成任务再去处理委屈的情绪。可往往那时候早没了当时的情绪,然后作罢。委屈如此、沮丧如此、气愤如次,所以泪水根本没机会光顾。那段日子过后觉得有时间哭泣了,于是找催泪电影和小说看,企图痛痛快快哭一场,但几次努力均告失败。我嘲笑自己竟然忘记了哭泣。但现在想想,那样玩命完成任务的生活虽然会收获到很多,但也牺牲了很多。牺牲了对于过程的品味和思考。怎么说呢,看每个人想要的是什么吧,结果和过程是两个不很相似的东西,总会有所偏颇。我曾想要结果,成了忘记哭泣的机器人。

人生何来结果呢?如果硬要说结果,所有人的结果都一样,无非是跳脱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可走一遭,那个终点真的那么重要?回去和那时候的自己说:“n年后的你,当哭则哭,当笑则笑,路旁风景真的很好。”

歌最后唱道:“路旁有花、心中有歌、天上有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