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用心付出也是一种美好

用心付出也是一种美好

推荐人:Freya 来源: 阅读: 2.59W 次

长期以来,在我们身边总会时不时出现这样三类人。一类人习惯于万事求政府,认为政府是无敌万能的,恰逢困难便动辄请政府加强管理。一类人习惯于抱怨政府,执拗地认为社会矛盾的出现,都是当政者制造而生的,求全责备;还有一类人便是王朔笔下“随便你,不和你玩儿”的玩世不恭者。

用心付出也是一种美好

然贤德之士必尽其力,诸事必利,不管是一味地等待帮助、还是一味地抱怨批判,亦或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不和你玩儿”,都是没什么用处的。吾窃以为,社会长河,芸芸众生,我们完全可以成为第四类人,既敢于监督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勇敢的批判者,又有责任身体力行地去改变不良社会现象,做务实的建设者。

《柔软改变中国》的作者邓飞就是这第四类人,他原本是一名调查记者,倔强又正直,信奉真相的力量,发誓要写出中国的幽暗秘密,以笔为刺,穿刺这个国家肌体上的各种病灶,将问题曝光出来,呼喊医生们来医治。十余年间他写下一百六十余篇调查报告,发掘、还原、公开真相,让丑恶遭到暴露、批评和惩罚。

2011年初,他偶然了解到由于撤村并校,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上学需要翻山越岭,更有甚者需要攀爬陡壁、过河,去学校,大多数孩子要走1-2小时的山路,一天来去就要花去3-4小时。乡村小学,学校没有午餐,孩子们中午回不了家,要么饿着肚子,要么只能以红薯、苞谷、烤土豆就着凉水充饥,少数孩子会用塑料袋装一些饭菜,但早已冰凉。因为饥饿,孩子们时常会晕厥,上课的时候也没办法集中精力。

这样的情景触动了作者,出于“不忍”,他开始行动,用心的实践和付出。2011年3月1日,通过微博,他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微博捐款、淘宝支付等),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了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如滚雪球一般,截至2016年4月底,免费午餐五周年之际,累计募捐超过一亿九千八百四十六万元,累计开餐学校556所(新疆开餐学校六所,其中两所位于吐鲁番地区,四所位于阿克苏地区),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受益人数十四万八千六百五十九人,滚起一个巨大的民意雪球,并推动国家累计投入400亿,并每年至少投入160亿改善乡村孩子的营养,深刻改变中国乡村教育格局,被业界评价为“中国慈善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有网友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三个孩子:一个温暖且善良、一个尖锐又刻薄、还有一个愤怒而悲伤。在际遇变幻着的每一天,这三个孩子轮番上场,随时切换空间……在道德底线不断被碰撞、社会良知不断被触及的背景下,人们心中向善的愿望从未曾泯灭,甚至因此而变得更强烈。我认为,这种“向善”不仅仅可以指我们眼能观、耳能听诸如免费午餐公益项目这一类的慈善活动,更应当包括那些,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能够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言谈举止,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随手关门时对身后人的几秒等待、排队时不插队不抱怨……所谓心怀向善不应该局限于从他人处获得帮助时的感动,更应当是对他人施以援手时的美好,相信每一个这样的小细节必将汇入涓涓大流,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因此,作为社会的一个微小细胞、国家的一份子,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生活,就必须行动起来,扎扎实实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携手共进,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美国诗人狄金森有一首短诗是这样说的: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作为一名初涉职场的基层戒毒人民警察,诚心诚意地帮助失足戒毒人员摆脱“白色恶魔”桎梏、千方百计地引领特殊管理对象走出极端思想泥潭,让他们离开教育矫治(戒毒)场所之后,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开始新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更多地要发自内心。只要是源于真心、发自内心的,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会因“用心付出”而变得精彩起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