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故乡的小吃

故乡的小吃

推荐人:渔舟 来源: 阅读: 2.2W 次

卖吹糖的老头儿

故乡的小吃

上世纪五十年代,城里有个买吹糖的人,他姓啥?名啥?已不可知,只记得他是个瘦小老头儿,头发花白,眼窝深陷,眉毛很长,下巴上蓄一撮山羊胡子。

他吹糖的手艺可了不得!他能用各种颜色的糖吹出各种形态的东西,且个个形态逼真像真的一样。他吹的红辣椒上面还安了一个绿色的蒂把儿,看上去和真的辣椒一模一样。吹的黄色的老南瓜,红色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绿色的丝瓜,苦瓜,葫芦还有桃子、苹果、香蕉等等水果,个个都像真东西。

更让人称奇的是他吹的老鼠钻夜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好逗人喜欢。

老头儿吹的这些东西里面是空的,薄薄的,透亮,可以吃,那时不觉得,现在看来,那是很不卫生的。

此外他还制作面人,各种古典小说里的人物头像,如孙悟空、猪八戒、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不过我们最喜欢的还是看他吹糖的手艺,欣赏那个制作的过程,感觉那是艺术创作!

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从十字街过身,吹糖的老头儿就在街口摆好摊子了,面前一个木架,上面插着吹好的各种糖的制品以及捏的面人。

他坐在板凳上,面前一个小小的钢碳(碳化了的木材)炉,炉子上方摆着各种颜色的糖,那些糖分别用一个小搪瓷碟子装着,吹糖的时候就把要用的糖碟放到钢碳炉上烤化,然后用一根细麦杆从碟子里挽一小坨糖出来,麦杆含在他口中,边吹边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东西就吹出来了,动作慢了,糖冷了就吹不了,因此他的手指特别灵活溜刷,捏的力度,分寸都把握的十分恰当。吹的瓜果还要再做一个绿色的把儿沾在上面,就像真的一样。一个红辣椒卖两分钱,茄子卖三分,南瓜卖四分,形状大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老鼠钻夜壶卖一角钱一个,因为吹老鼠钻夜壶需要的糖多,费时也多。夜壶是黄色的,老鼠是黑色的,先吹夜壶,然后吹老鼠,老鼠趴在夜壶顶上,头钻进夜壶的壶嘴里,老鼠尾巴朝天上翘着,活灵活现。如单独吹一只老鼠,还要用两颗花椒仔安在老鼠头上,黑亮黑亮的活像是老鼠的眼睛。我们小学生最喜欢看他吹老鼠钻夜壶。每逢这时候,他的摊子周围就会围上一大堆人,好热闹!老头儿不慌不忙,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边吹边捏,围观的人也很自觉,不喊不闹,聚精会神地看老头儿吹、捏……。不一会儿大功告成,老鼠钻夜壶吹捏好了。

这时周围的人都齐声叫好,老头儿也裂开嘴舒心地笑了,他很满意他的作品!然后他站起来,笑咪咪的举着他的得意之作向周围的人展示,“哪个要?”老头儿连问几声,如没有人买,他就把它插到木架子上作为展品。

不知什么原因,五八年大跃进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见卖吹糖的老头儿了。也许改行了吧,可惜吹糖的手艺失传了。

甑蒸糕

城里有个老婆婆,每天挑个担子在街上买甑蒸糕,五分钱一个。那时候五分钱可以买两根半油条。每逢看到老婆婆卖甑蒸糕,闻到那香喷喷的甑蒸糕味道就很想买个尝尝,可是手里没有钱,只能望着别人的糕吞口水。

老婆婆的甑蒸糕是现蒸现卖,先交钱,然后才蒸糕给你。甑蒸糕制作简单,一个酒杯粗细,高约两寸的木筒,把加了香料的糯米粉舀进木筒里,然后放进密闭的蒸锅里蒸一会儿,大约几分钟时间,就蒸好了,从蒸锅里取出来,用一根细木棍从木筒下面稍稍用力往上一顶,一个白花花、喷香扑鼻的甑蒸糕就出来了!

制作甑蒸糕的诀窍在糯米粉及加入的香料,那是老婆婆的秘方,不知传给她的后人没有?不得而知。

甑蒸糕也是大跃进以后就没有了。多么令人怀念的民间小吃!

油炸糕

油炸糕是院子里甘伯伯老两口的专营品。每天早晚他们都要到十字街口摆摊卖油炸糕。

做油炸糕的工具形状有点特别,把一块比巴掌约大一些的圆铁片弯成直角接上一个把子,就成了制作油炸糕的工具——铁铲,把预先调好的粉浆,里面加了红苕丝葱花等作料,浇淋到铁铲上,要浇满,浇均匀,然后放进滚开的油锅里炸,炸到金黄色即起锅,轻轻地倒进盘子里,稍冷一下即可吃了。炸出来的油炸糕呈圆弧形,好像月亮弯弯,香香脆脆的入口即化!也是两分钱一个,由于每次只能炸一个,有时候吃的人多了还要排队等候。

甘伯伯三年饥荒时去世,甘伯母去了天津,从此油炸糕就消失了。

杨黄糕

院子里杨伯伯两口儿黄糕做的好,是城里出了名的,为了与其他人做的黄糕有区别,街坊给他做的黄糕取名“杨黄糕”。

每天清晨,天没亮,老两口儿就出门,到十字街转拐处打开门面,捅火,磨米浆准备做黄糕。

杨伯伯做的黄糕个大又香,味道特别好,尤其是才出锅的黄糕包上一块新鲜莴笋叶,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忍不住就要先咬一口!

用新鲜莴笋叶包黄糕是杨伯伯的特色,热气腾腾的黄糕放到莴笋叶上,既不会烫手,又兼有莴笋叶的清香,一举两得。

杨伯伯的黄糕也是两分钱一个。物美价廉,很受欢迎。

公私合营后并入了甜食店,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杨伯伯退休为止。

上世纪五十年代,城里的小吃品种多,汤圆、醪糟、糍粑块不必说,如明糖果、口麻元、麻花、馓子、米花、米叶子、凉虾、凉糕等等,那些小吃味道也很好。有些一直延续至今,但味道却大不如前了。一是制作工艺可能有差异,二是食材的品质与以往的不一样,因为那时候没有用农药,化肥,食材都保留着原始的本味,加工过程中也没有用味精之类的调味品,所以味道与口感都比现在好。

如今科学越来越发达,我们吃的东西却越来越不好吃,越来越不放心吃了!

呜呼!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