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阁老墓的传说

阁老墓的传说

推荐人:听雨 来源: 阅读: 2.45W 次

明朝英宗天顺年间,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镇出了个翰林院大学士,姓刘名吉,号称刘阁老。学识渊博,精通史学,官至首辅宰相,大学士,三朝元老,成化皇帝的太师和顾命托孤大臣。

阁老墓的传说

大程委镇位于博野县的东南部。穿过这一地区的潴龙河南大堤,就是作家梁斌在《红旗谱》中说到的著名的千里堤。程委镇就在千里堤之南两公里处。近代史上这里还是冀中地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革命老区的一个重镇。刘阁老的故乡就是这里,刘阁老的墓地就在大程委镇西南1公里处的西张庄。他出生的时候,这个地区连续几年大旱,土地颗粒无收,饿死人口无数。

这一天,已经三年多不下雨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磅礴大雨从天上倾盆而落。朝中运送军粮的两个武官押车正好赶到刘家门前,站在了门洞两旁避雨。听到屋内有婴儿一声啼哭,刘吉哇哇落地。两武官门前站岗,得知主家新添一男丁,便从粮车上卸下两麻袋小米用作贺礼,解决了月子里母子的用粮。

相传刘吉一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到地里割谷。担心阳光晒着幼小的孩子,便把小刘吉放在了谷垛旁边的阴凉下。

博野县当地有种植谷子的习俗,成熟后收获的谷穗经过晾晒碾压,谷粒就变成了人们食用的小米。谷子秸秆高一米左右,用镰刀收割,把几根谷子秸秆拧结成一个“谷腰(读音yao第四声)儿”,用它把割下来的谷秸捆绑成“谷个儿”,几个“谷个儿”堆积成一个谷垛。谷地里不远就有一个谷垛,这些依次有序成串儿排列的谷垛甚为壮观。

收谷的人们劳作许久,已是又饥又渴,却总是不见日头到达晌午。刘吉母亲突然想起了放在谷垛一边的孩子是不是被晒坏了,匆忙跑到谷垛边看望孩子,当母亲把小阁老抱到怀中,日头西沉而落,迅即夜幕降临。原来,老天爷怕到了晌午,遮到刘吉身上的阴凉消失,晒坏了小阁老,时间便停滞在了早上的时刻而没有改变。

这件事儿传扬出去,刘吉被当地有学问的人收为学生,教他读书识字。阁老聪明过人,读了大量的书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懂天文,晓地理,学兵法,通历史,做文章,晋举人,考状元。十岁的时候乡试第一中秀才,于是便有“十岁秀才”的神童称谓,经常参与博野县志的修攒,还写得一手好字。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到小学士,笑傻一群牛。”相传刘阁老小时在读书的路上,突降暴雨,不慎滑到,旁边路人皆笑,小阁老非常气愤,便做一小诗,笑骂耻笑他的人们。

刘吉由于学识渊博,精通历史,入朝后一直在翰林院负责编篡史记。因为一直深受皇帝与太后的赏识,故而连连被提升。同时也遭到他人的妒忌,多次受到他人谗言,但都被皇帝太后拒绝,不但没有被朝廷弹劾,反而越升越高,在朝中呆了十八年之久。他为人耿直忠诚,居官清正。刘吉对各种玉石颇有研究,而家乡是保定望都县的太后对临县曲阳的工艺石头情有独钟,刘吉与太后有对石雕艺术的共同爱好,同时曲阳,望都,博野是相邻的保南三县,太后与刘吉是保定同乡。英宗皇帝晏驾,太子幼小,刘阁老作为顾命大臣,抱着成化皇帝坐殿。

由于刘吉与皇帝太后之间关系过密,宦官和那些奸邪之辈对此十分嫉恨,勾结起来,一心想在他和年轻的太后身上捏造宫闱丑闻,从而陷害忠良,把持朝政。刘阁老心中有数,处处小心谨慎,以免授人以柄。太后面前,对太子跪接跪送,太后夸奖说:“好个老实刘儿!”坏人无隙可乘。后来老归林下,两袖清风,布衣蔬食,过一个平民的生活。

在朝期间,刘吉是忠于皇权的代表人物,他的忠诚影响了朝中许多人,这对当时政局及社会的稳定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同时也遭到想把持朝政谋乱朝纲之人的陷害,被冠以“游手好闲”不作为丑名,实然是阁老言论严密,行事谨慎,防止给反对派陷害留下把柄。正所谓世态炎凉,人心叵测,说明了当时想做事必须先保自身的险恶处境。

京城有同朝为官的好友前来拜访,家中生活清贫,拿不出像样菜肴招待客人。家人便做了韭菜炒鸡蛋,韭菜炒黄豆嘴儿两道家常菜,阁老却告诉好友十八道菜招待,客人等了半天也不见其余的菜肴送到餐桌上。阁老随即便说两个炒韭菜,加到一起不就是十八个菜吗?引得好友哈哈大笑。

有一年,已长大成人的成化皇帝忽然记起刘阁老的托孤之恩,传旨召他进京养老享福。刘阁老不慕荣华富贵,早已厌恶那乌烟瘴气的朝廷、官场,辞不就召,叫家人谎称近日病故。可宦官和宵小之徒早蓄害人之心,假传圣旨说:“圣上很想念刘大人,非见他不可,死了拿他那头来见见!”万岁口中无戏言,刘阁老只好自尽。首级进京,成化皇帝见其颈上血鲜,不是病故之人,知道为人暗算屈死,抱头痛哭一场。传旨京中肉头金身御葬,家乡肉身金头御葬。

至解放初,村前刘阁老的坟园还保存完好,占地几十亩,周围花墙围绕,苍松古柏浓荫蔽日,石人、石马、石羊等分列两厢十分壮观。坟园东下马碑上大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文革”年代,保定有红卫兵掘墓开馆,企望发财。结果只见一棺清水,一无所获。足见其为官清廉之并不虚传。然金头御葬之说也就无法佐证。民间有说法是腐败的朝廷官员没等到金头出京城就被换做银头了,到了保定府就换成了铜头,等到了博野县就变成木头了。关于阁老墓,民间这些传说无从考证,成为一个谜团。传说归传说,现实的各种情景真实而残酷,也很滑稽,身为三朝元老的史学家刘吉,却被别人以“纸糊三阁老”等具有嘲笑意味用词肆意歪曲着事实真像写入历史史书之中。

无论他人怎样恶意抵毁,事实总归是事实。正是因为阁老为官清廉,人品正直,聪明睿智,留下美名才得以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历史岂容随意篡改,事实终究回归本色,人民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的秤,掂得出道义与公平。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