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碧血丹心昭日月、井冈精神砺后人

碧血丹心昭日月、井冈精神砺后人

推荐人:沧海一粟 来源: 阅读: 1.65W 次

带着旅途的疲惫,火车准点到达江西吉安。本应微露的晨?被山区的浓雾遮挡,缥缈的雨雾迎接着我们地到来。第一次踏上这块红色的土地,心情也如眼中群山里朦胧的晨雾,好奇、神秘、向往。

碧血丹心昭日月、井冈精神砺后人

一一我来了!

井冈山一一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这次参加单位《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主题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有缘踏上这片神奇的红土地。

对它的认识,始于小学读过的课本,二天半的培训时间虽短,却叫人深刻难忘,难以言喻的心情久伴。每想起听课时的场景,心情难以平静,对那段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便有了如下的场景:当我站在茅坪村的八角楼里,环视的目光与眼前的景物做着内心深沉的对话,思想着那《八角楼的灯光》今夜是否还在探索的寒夜里长明,想象着毛主席坐在窗前油灯下,思考着中国革命的出路,思考着中国地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此时的我仿佛看到远处群山密林里星星地燎原之火。当我站在黄洋界哨口的炮台前,望着远处变幻莫测的云海和起伏的群山,脑海里浮现出那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壮怀激烈的场景……

毛主席那首大气豪迈的诗词,西江月一一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小学时就被要求背诵,早已耳熟能详了。还有少年时常看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描述的场景:“红军小战士潘东子盐化盐水浸衣衫,机智的躲过白匪的封山检查,将宝贵的盐巴送到被围困在山里的红军战士手里。” 那小小的竹排上是:“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

这嘹亮的歌声仿佛又在心中回荡。

那是一种何等的革命豪情和执着啊!

终于踏上你的土地; 终于来到你的身边;终于能身临其境地来感怀。来感受当年那烽火硝烟,血色黎明,红军战斗在高山上的壮志豪情了。再诵颂那首诗时,内心自是一番感慨。

打开封尘的记忆,穿越那段历史风云, 我的思绪努力将电影中的场景和眼前的景色做着缀连。不见杜娟花的烂漫,不见竹排远去的背影。只有此时此刻,眼前的高山峻岭,满目的茂林修竹,如絮如雾的云海和克服了旅途劳顿的心情。

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心却是久久难以平静。

这里是革命摇篮;这里是中国第一块农村红色根据地;从这里我党我军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它为红旗漫卷神州大地,为打碎旧世界,为新中国的建立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然而,这也是一条荆棘密布,充满坎坷曲折的道路,是一条以二千一百多万革命先烈鲜血铺就的艰辛道路。

二天多的课程,有感于江西干部学院精心的组织安排,盈眶的热泪,也随着每一堂精彩,生动感人的课程而难以自禁。授课以老一代革命家后代故事会访谈的形式,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请来的有毛泽东同志的弟弟毛泽民外孙一一曹宏;老红军开国少将罗章将军的女儿一一罗晓路,红军女战士;曾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草龙。(现为江西干部学院的保安)前二位老师虽已是七十出头的老人,但讲起课来一丝不苟,精神抖擞,情真意切。讲述前辈们平凡事例结合目前的现实要求,与主持人默契互动,夹叙夹议,充满了感染力,感召力。有的话题又如同唠家常般娓娓道来,饱含了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敬仰和无限深情。听来催人泪下,激人澎湃奋进。这种形式的培训将历史与现实血脉相连,让学员入耳,入脑,入心。

几天来脑海里不断重复着井冈山精神。何为井冈山精神?一一那是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定,勇于开拓创新和对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个年代需要你奉献的不仅是智慧,还有鲜血和生命……

感动于老一代革命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理想信仰的执着。并践行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革命成功后他们身居高位未易其本,狷狷自守,却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公私分明,对自己的严律,对他人的宽容,对子女的言传身教。那慈祥的谆谆教诲,听来如在耳畔,如临其境……

他们是共和国的基石,是共和国的脊梁,没有那一代人无私的奉献、无私的付出,也没有我们改革开放幸福的今天。那些长眠于大地的英烈们如果在天有灵,可看得到祖国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用鲜血和头颅所换来,终生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终始于后世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可看到后一代共产党人踏着你们的足迹,继承你们的遗志,践行你们的梦想,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屹于世界之强;我想九泉之下的英烈前辈们应可长眠安息。

感慨于二天多来不管身处何处,耳畔回绕的那歌词朴实,昂扬向上,曲调优美饱含深情,素稔而亲切的红歌。每听来心中泛起阵阵涟漪,都会不由自主默默和着它的节拍。我们都说要强化意识教育,我想这里是最好的示范。在主体化文艺时代,创作了大量的各民族优秀红色歌曲,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精神食粮,曾伴随我们成长。

有感于,无名烈士墓前的沉默,年轻的女教师肃穆端庄,深切的话语,清新的语言,超越了课堂的说教,是期盼、是激励、是呼唤! 抚昔喻今,句句入心,无不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使人仰首长思……

有感于茨坪、小井边僻静的山坡上,那块小小的石碑,一块自然的小山石,不足半个平方,镌刻着:“魂归井冈一一红军老战士曾志”这不起眼的山坡和石碑,与被集体杀害于此的一百三十多位红军伤病员烈士纪念碑,只有二十余米。相伴相望,相守相依。做为第一家红军医院的党总支书记。生为湖南人的她却把骨灰埋在了江西井冈山这片为了理想、信念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

解放后老人第一次来到井冈山、来到小井、长伏在纪念碑前久久不起,未语泪先流,声声唤战友:“同志们、我来看你们啦”深切之情,溢于言表,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老人的夙愿实现了,她归队了!永远的与他的战友在一起了!

她把对这片红色土地深深的眷恋;把对党的事业一片赤诚之心;把对战友的革命情谊;永远地留在了井冈山。她的深情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她的革命情怀羽化为这漫山的苍松翠柏,化为岭上遍开的映山红。

“ 雄伟的井冈山,革命战旗红,开天劈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

远处飘来熟悉的歌声久久地萦绕于耳畔……

不!不是远处,是来自心底!

每回望那段红色的革命历程,总有太多的感动,正是这份感动,其所留下的精神得以传永,励昭后人。

一一 井冈山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