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朦胧派诗创始人之一海子

朦胧派诗创始人之一海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2W 次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海子

朦胧派诗创始人之一海子

1989年3月26日,一个叫做查海生的青年男子,在无人知晓时爬上了河北山海关某处铁轨之上,静静地躺了下去,他长发杂乱、胡子拉碴、眼神忧郁,但是眉眼之下,却又潜藏这一股巨大的、深刻的、伟岸的、神性的生命力!

他一言不发地注视着天空,眯眼看着天上熠熠的太阳——这是他追索了一生的东西,某种最原始、最热烈、最纯净、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可这一切,都在火车驶过的时候化为乌有。

很快,“青年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传遍了全中国,他的诗歌一时之间也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迄今为止,几乎人人都能说出这么一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这句话的出处,正是出自海子的诗。海子用自己的死亡终结了自己的痛苦,世人却用他的死亡将他推上了诗歌殿堂的中央王座之上,仿佛一个诗人只有死了,才有资格被大众熟知,他的诗才有资格被大众阅读一样。

但海子其实只是一个纯真到偏执的普通人而已。他出生于1964年的安徽查完村,从小看到的,就是土地、麦子、太阳和辛勤耕耘在田野里的人们,这让他具备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原始生命力——他看见了人类生活的底点,却给了他无限向上的力量。

1979年,年仅15岁的海子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才,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两年后,他就认识了后来为人熟知的青年诗人骆一禾。骆一禾虽然比海子年长了3岁,但是跟海子同年进入了北京大学,并且读的是中国文学专业。

骆一禾本是诗歌道路上一腔孤勇的战士,遇到海子之后,两人成为了共同奋战的战友。在骆一禾的影响下,海子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骆一禾的诗歌像是理性的刀,一刀一刀割开人生和艺术的隐秘。

而海子的诗歌却是感性的火山和烈阳,不把自己烧毁殆尽,不把世界照至沸腾,他就永远不会止息。

海子用自己身上某种近乎癫狂的生命力来写诗,他的诗中有希望、有热烈、有不达目的绝不停息的追索,更有一种面对天翻地覆、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昏地暗时执炬而立永不妥协的悲壮!

因此,他的诗歌得到了骆一禾、西川等人的欣赏和推崇,在1985年的时候,他就以“海子”作为笔名发表了《亚洲铜》一诗,此后他又继续笔耕不辍,从1985年到1989年的4年里,他共计创作了200多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等等作品,这等创作能力正如其人一般,有着火山爆发式的轰隆隆的震响和回音。

其中又尤以他的著名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为人所熟知,直到现在,几乎人人都能背下这么一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就在海子的诗歌越来越为人熟知之时,他却选择在1989年这个当口,悄然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的遗言,让人们追忆这个从黄土地和太阳中育出的青年诗人。

而海子的死并不仅仅是一个叫做查海生的青年的消亡,更是一个诗歌时代结束的末日号角吹响之音。自海子走后,中国诗歌开始变得泛娱乐化甚至娱乐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诗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如何写出好诗,而是如何通过诗歌养活自己,进而难免在诗歌中出现了世俗而谄媚的污渍。

由此,中国诗歌的先锋性和诗歌的神性,都随着海子的离去而慢慢不复存在,以至于著名诗人伊沙在1994年就直接写出了一首诗,名为《饿死诗人》。

而这,也是为何海子的死亡被冠于了各式各样意义的原因。在如今这个年头,谁还愿意花时间去读几句“平平仄仄平”?谁还愿意去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而谁又能明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背后,意指的是海子心中巨大的悲怆,只能寄希望于某种乞求般的文字,想象着从明天起,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可这个明天,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