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回参照

回参照

推荐人:潇湘 来源: 阅读: 6.45K 次

坐11路车去火车站,沿湘桂复线,行二、三里至丁塘湾,见一古祠——魁公祠,建立清乾隆十六年,是本邑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建筑。靑砖、木门,青灰的墙,雕花的石板镶嵌在墙里, 里面书声朗朗。

回

走进祠内,现为学校,两边的房子都拆掉了,建起了红砖房子。只留下正向的山门,中间的正厅、中厅、后厅。规格宏大,古色古香,正厅为大戏台,八根大圆柱立起,三层的斗拱的飞檐翘角建筑,顶上盖瓦,二层外廊盖瓦,中间是空的,通气,通光、通音。

戏台的周围是镶着雕刻花鸟的花板,应为祁邑最宏伟、最古老的戏台。

中厅有一面士墙,后厅的后墙已经坍塌,前中后全部用立柱斗拱连接起来,上前盖着瓦,斗拱上雕刻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有一朵木雕的大莲花悬挂在中、后厅的中间。

天井里有一棵桂花树,还有一棵柚子树,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周氏家族的兴旺和富裕, 周氏一族为祁之望族, 一门三十八举人, 十八进土。

祠外为池塘,有一井泉,泉水清冽,有一溪流,溪为小江,源自里雅塘水库里的云华、将军二村。下行三里于高桥旁流入白河。

沿铁路走五里左右就到坪头湾的和公祠、从学校操场走向田野,跨过白河一小桥,来到铁路高架桥下,种稻谷的坪头村,种烤烟的是高桥村,田里有人插一季稻,有人推着鸡公车收烟叶了。

下行两三里见公路桥,旁边有一单孔石拱桥,大半个园弧,所以桥顶离水面很高,故称高桥,桥已不用,杂草丛生,我沿着石级走上桥,站在上面看看,确实比一般的桥高,便过了江,该处种植荷花,蔬菜、玉米、水稻、烟叶。

便是小江,可以遥望丁塘湾,沿白河走,江中一洲、一圳、一堰,一直走到月塘村,来到马鞍桥,该段风景最美,一小溪蜿蜒,北岸为高山,南岸为青石山,为中游最狭处,山上松枫相间,一桥卧波,满冮碧流。

下行二里,为金盆河与白河的汇合处,金盆河的水自曹口堰水库,水源为福广、何家、青山,往上游五里, 为寥家岭, 是《反三国演义》的作者周大荒的故居,下至江南、塘巷村,塘巷应为古时商埠之一,有一排合面铺面、短街如巷,双溪公祠、为抗日名将彭林生将军主持修建,现己修茸一新,并重塑先人遗像,有多功能会议室,其规格、其保护之完整在我县都是一流的,反映了彭氏家族的家乡观念和团结性,以及富甲一方。其独特风格,特别是楼上,廊桥和走廊相连,形成一个内部闭合的楼台。原来天井门有一棵柚子树,现砍掉了,劈为花坛。

从模气村沿着悬崖一条小路到同乐观,路己荒废,记得十多年前我走过,是附近的主要通道,最早应该是在白河上拉纤的纤夫留下的,现己废弃,我在巴茅草穿行,来到水轮发电站旁,路上的柴草少了些,该处有水闸,我第一次还见过江里的水轮,现在水轮发电机全部拆除了,只留下几个大洞, 行至同乐观。

沿河边的公路往下走, 有码头, 白河中有一小洲,村前池塘边有一棵古樟。

前面是一座高山,河流随着山转了一个弯,过了桥,来到了油巷村,十多年前,见过一排两层的房子,也有木板房和吊脚楼,可见当时的繁华,现在只有少量的老房子了,其余都是小洋房。田里全部种烟叶,烤烟房热闹起来,新摘的新鲜的烟叶运到烘房里,集中烘烤,变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并响起鼓风机的响声,飘出烟草香味。

前面的山挡住了,河流是一个九十度的大拐弯,路沿山边走,一边临水临渊。

过马乐桥,上有一水闸,年久失修,有水轮机房,水磨房(后改为碾米机房)、电排灌机房,白墙黑瓦,己经破败不堪,记住几年前的春天来的时候,水闸关闭着,水从上面漫流过来,形成一道亮丽的小瀑布,烟雨空濛,水磨房静静地立在水边,一静一动,静若处子,犹如绝代佳人,在水一方。

该处也叫马埠,可见当时是繁华的水陆码头,马帮和渡口。

远远见一古建筑,很宏伟,很壮观,便走过一看,两层四合院建筑,是祁邑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古民居,一扇大门正对白河,墙上都是吊脚晒楼,环绕房子四周,雕花栏杆和雕花的木窗棂,临近连接线。

连接线旁有一亭,原为木结构,后砌了墙,里面一间为代销店,早已人去房空,外面一间为前后无墙的亭,两条长木板凳已千疮百孔,也见证该亭当年的往来人员之多,由于徏步五个多小时,我便坐下来小憩一会,亭外有一荷田,荷花在碧叶之上开着,亭内凉风习习,传来荷叶的淡雅的沁人心脾的清香,亭旁有一井,井旁有一石盆,石碑,石盆料想原来为施舍茶水所用,现在人迹罕至,地上只有一个喇叭筒的烟蒂,也许附近的老民从这里经过时,偶尔坐坐。

一会儿后,乘归阳至祁东的客车回县城。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