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张挑匠

张挑匠

推荐人:三宽居士 来源: 阅读: 7.08K 次

张 挑 匠

张挑匠

家乡小镇对手艺人素无师傅之尊称,一律呼之为“匠”。干什么的就称什么匠。比方张挑匠,就是挑了一辈子水的挑水匠。

解放前,张挑匠当过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在部队,他是机枪手,在挺进大别山战斗中,还立了特等功。新中国诞生后,组织上安排他进大城市机关工作,他不干。他说他没文化,不能空占位置,影响新中国的建设,坚决要求回家乡。

他回小镇时,孤身一人,所带之物,仅有怀揣的牛皮纸质的党费证,和一条别满—条白毛巾的奖章,带回了他的荣耀和光采。小镇街道书记黑老蔡很负责地安置着这位荣复军人。首先自当月老牵红线,回老家深山沟说合了一位远房同姓的妹子与之成了亲,使老张他有了一个家。至于工作,当时确无好去处,只好让他这位扛轻重机枪立了大小战功的硬汉子进了街道办的豆腐店。老张认为是家乡党组织的决定,还是二话不讲,坚决服从了安排,从此就当上了挑匠。

豆腐店店员都是婆婆妈妈,泡黄豆,磨豆浆烧豆浆、过豆渣…….这条五大三粗牛强马壮的汉子都认为是太轻忪,而且也不在行,插不上手。但他想,既来之,就不能吃闲饭。瞅来瞄去,只有去水井挑水让婆婆妈妈们作难,他就拣起了豆腐店里最艰难也最直把的活计:挑水。

豆腐店土法打豆腐,从泡黄豆到磨豆浆,洗大锅涤布包,都得用水。那水,从此是从张挑匠一双肩膀上挑过来的。那副桶担,从此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朝朝暮暮晴天雨天风里雨里霜里凌里粘在了张挑匠的肩上。

张挑匠挑水的功夫特好。一是古井水深,打水竹竿很长,别人从井底到井口,一双手得拽十几二十把,才拽得起来一桶水。张挑匠屁股一蹶,猫着腰,三把两把就拽起一桶水来,粗气儿也不喘一下。二是别人挑水,空桶担得用一手扶扁担,满桶担前后得双手分别扶扁担,否则担溜水泼桶砸人跌跤!可张挑匠无论是空桶担出店门,或是满担水归店内,一律不用手扶扁担。只用肩和颈脖子动弹。春夏空桶担出门经街,双手前后左右自由荡,那桶担在肩上,像天平一样保持着平衡,不上翘,不下“栽”;秋冬天冷,袖着双手,装满水的桶担还是平平正正稳稳当当。步儿潇洒,水不泼洒。

挑空桶担,不用换肩。挑满桶担,沉,就得换肩。张挑匠换肩,也不用手帮扶,只需头一低,颈一硬,脖一扭,桶担就从这个肩移到了那个肩上。而且,挑重担也像挑空担一样,那模样还是悠悠然然而自得并不显增加了水的沉重。有人仔细观察过,张挑匠的挑水功夫其实不在肩上,不用帮扶的诀窍,是在腰身扭动的节奏与步子的谐调上。干任何事,时间长了,熟了,熟能生巧。人肩为支点,两桶距离、轻重相等,就能保持相对的平衡。

令人叫绝也让人遗憾的是,张挑匠嗜酒成癖,早晚一手的小指头上都勾挂个酒瓶子,无论空水桶满水桶,走几步,手松酒瓶口子入嘴,抿一气,巴咂两口,咕噜一阵儿,手仍不扶担,那桶那担依旧不出偏差,从无闪失。挑水挑到这份上,挑功练到这份上,哪是什么挑匠?完全是个“挑将”!你看,人喝麻木,嘴喝僵巴,讲话舌头打不过来转圈,那水桶担子依然挑得活泼生动,挑得别致潇洒。

张挑匠下巴颌上有一颗黑黄豆般大小的紫色肉痣,但痣上无毛。街面上老辈人由此给他定了性:有智无(毛)谋。说来也正应着。漫长的挑水生涯中,曾有过荣复军人重新安置的机会,他却不跳槽。也曾经有几次已经在地方上有了显位要职的老战友写信给他谋美差,吃皇粮,他也不肯卸担子挪窝。口头一句话:啥事都是人干的,都去吃皇粮,哪有那么多?有人笑话他战斗英雄干挑水,他说人家张思德还烧窑挑碳呢,都是为人民服务啊。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说的是官场话漂亮话,那纯属误解,窄看了张挑匠。张挑匠自从荣归故里不仅仅是保障了豆腐店的用水,而且沿街的鳏寡孤独户的水缸,都是他满桶满上的。

三十年里,晚挑明月,晨挑朝阳,夏挑炎热,冬天风霜,出店挑空荡,归来挑满当,没有见异思迁,没有好高骛远。没有居功自傲,没有人前张狂。一根扁担两只桶,平淡淡挑完了他的人生,一转眼三十多年,再也没有人给他发过奖章。临终;只落了街坊邻居两个字:好人!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