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不负仓央,何以负读者

不负仓央,何以负读者

推荐人:吊脚楼 来源: 阅读: 1.85W 次

五一小长假,窝在家里无所事事,便在书架上抽出《不负如来不负卿》聊以打发时光。我不爱读小说,觉着小说里面再现实主义的东西,都是远离世尘的虚幻。那年,为西藏之行恶补,读了《藏传佛教的缘起》《仓央的情爱与修行》、《藏传密码》、《西方列强眼中的西藏》等,《不负如来不负卿》就是其中的一本。

不负仓央,何以负读者

当初读《不负如来不负卿》,读的很辛苦,一是里面有大量的佛学知识,艰涩,二则《不》的结构有些另类,用随笔的笔法写小说,深邃之余略显跳跃凌乱,少了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按正统的文学理论,没有细腻的细节描写的小说,算不得好的小说。我耐着性子好不容易读到第七章,才看到活佛仓央嘉措的身影。心想,毕竟还是茅庐中的女子啊。作者姚敏是70后的成都女子。

昨夜,当我在一阵雷雨中掩卷而眠时,《不》所铺陈的雪域高原的佛界风云,呼啦啦卷过我的梦境,我不得不哀挽《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华美和凄婉中,仓央挣扎于菩提与红尘中,流淌在作者笔端的人性困境。之于读者,《不》无疑是一道奢华的文化大餐,是作者的一份精美馈赠,你想束之高搁、想停歇、想抽身、想游离,都无法定夺——不仅仅是雪域高原的沉静、苍凉、空旷、恢弘,更有一代活佛纠结于尘世的滴血过往。

我轻慢了姚敏!姚敏私藏于箱底的干货足可以滋养臆想背后的性别偏见。

这是一本以随笔形式抒写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奇、卓然不群的一生,关于他的情诗、情事、内心的矛盾纠结和宗教信仰,你无不为之动容于他的隐忍和叛逆中的心理冲突。但令人惊喜的不仅仅是仓央嘉措的传奇本身,而是姚敏对复杂、多面的仓央嘉措独特而精道的解读。她说“我献给你的,只是纯粹的文字。这些菲薄的文字。关于信仰、生死、爱的私人触觉。”她用淡雅、深邃、迷人的文字,引领你走进雪域,圣洁的高原、多彩的经幡、散发着奶香的酥油茶,也同时抵达人心的圣湖,让你的心思追随她的文字,走进佛界,走进主人公圣俗间杂的世界。

许是姚敏生于川北,高原的风格格式了她冷峻的性情,赋予了她文字特有的风骨。她的句式有着敦煌壁画里飞天的旋律,起止转袂孤决,冰雪盈袖,又嘎然顿止、余音未绝的收梢,文思的路径一如神山间的高原之路,在你觉得前途终结时,忽而峰回路转,你不忍歇脚,不忍掩卷,割舍一切杂念走进仓央情爱与修行的困顿之中。“那么,爱情是不是另一种信仰?”冷淡持重,端然凝厉,忽略了性别的通达明媚和宗教的神秘莫测。文字里传达的韧性、尖厉、深度和宽广,尤如《旧约?诗篇》:“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

文字只是载体,文字变身为书后,生发的灵动、哲思的孤独如高原神山顶的积雪,静默、素淡、雅致。是时间对敏感的才情女子的馈赠,是黑夜里悄然盛开在电脑文档空白里的沉思,文字所闪耀的是一个女人挖掘时光隧道最后一道壁垒后的历史强光。写过文字的女人,也许很快会遗忘它,很快遗忘自己写作书稿中那些精彩的段落、句子、迷人的起承转合时的灵魂出窍。

这一排排素雅的关于雪域的文字有着特别的气场,是高原之域饱和阳光下的圣洁,是管平湖的指下的《流水》一曲静水深流,是姜子牙琴弦的沉厚雄浑,不动声色。方块汉字,有雪域风痕,雨痕,藏香若有若无地薰炙,有转经筒旋转时轻微的晕眩,有匍匐大礼中独有的虔诚。点画间有节制和忍耐,有内敛和张扬,又有不可抑制的的激越,干净整洁,宛若墨笔勾雪莲瓣的意蕴,而佛与诗在作者的笔下,相牵相伴着舞动着华尔兹的旋律。令人欣喜莫名,怜惜珍视,爱不释手。

如同在黑夜的水波写下的文字。

如同在旷野写下。

如同和风同尘,徒步跋涉,走在朝圣的路上。

如同疼痛的软体的蚌类,遇到砂粒,包容,吸纳,用体温捂热生命本身,记录经过的浮云荡去的情感、信仰,和精神走向。

……

那些蓝色珍珠一样的海子,是大草原的眼睛,看过一万年人世沧海桑田的眼睛,为谁蓄满了咸涩的泪水?

这些诗化的文字,哪有飘飘渺渺的人间烟火的味道,你增删不了、也饶舌不了、遗漏不了、遗忘不了,它们玉树临风般静静地站立在稿子上,没有媚态、没有倦怠,一字就是一汪圣湖,一句就是一座冷峻的神山,解意仓央介乎于宗教与情爱间的烟视媚行。读者会屏息静气地打量这些文字经过她的生活、生命、性灵,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和光合作用。有时寂寞是文化的附属物,寂寞是历史的私生子,寂寞是没有皮肤的水母,有疼痛的触觉。淡静,深挚,独一无二,无所疑惧……娓娓道来的异域风情,风物,风景,人与事,是酥油奶茶,是温热的糌粑,被呈于唐卡下古香古色案台,香气四溢……

这本书的思想深度和冷锋芒,已超越爱情本身抵达精神的另一种皈依,不,它不是宗教,是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能坚持绝不向现实和世俗妥协的价值取向。姚敏用文字走出那条路径,令你看到西藏沿途景色,这真是一个悬疑而温暖的方向,你可以通过阅读此书与之徒步跋涉,观世外美景峭峰生姿,胸襟生起层层白云。

我是如此喜欢这些闪现着情人风姿的文字,它们静静站在六月,子夜,我的电子文档里,用佛教、爱情、救赎、青春、传奇来述说对爱的私人体验……可是又无法救赎。为什么无法救赎吗?因为一切皆空,你不知道元代画家倪云林的洁癖症出自何处?你不知道苏格拉底为什么忧郁,亚里斯多德为什么孤独,精神洁癖里,宁可空白,一如国画里藏满意蕴的留白,洁白,空无一物,空旷冷杀,空洞、空乏、空虚,都比蚌体内的砂粒和蓝色血液要有意义。

一如数学上的零不是没有一样,空白,并不是空空如也,空白本身就是意义。佛教教义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其实正是凡尘之人无法了然于心的意义。《红楼梦》之于怀春之人,它是卿卿我我的言情之作,在权贵的眼里,它又是封建社会不同阶级间的倾轧。同样,十个人眼中的仓央嘉措,会有十种解读。而我喜欢姚敏的这种解读方式,在于放弃了传统意义上非黑即白的扬励或施以道德大棒,不把生命说死,不把爱情说死,不把一个人生而为宗教领袖却着实勘不破红尘里那点情事悖谬荒诞这样一段传奇说死……

爱的艰难、爱的苦涩,都是活佛对爱的个体体验,用慈悲心、冷淡心观望别人的一场爱情盛事,不站在情节之外品头论足,不恣意挥舞道德大棒,这其实已经抵达佛学境界,也是作家必备的文学素养。这在用随笔的方式写出来的小说,该是万般的可贵可敬了。你读此书无须急着给仓央嘉措下结论,这一切无非是一个灵慧女子,用灵动的文字,引领你急切地走过一段激烈、一段凄婉、一段布满荆棘的世途。对世象明了清透而不刻薄,清新温柔,却又故意混沌不察,这是一种对有别于自身生命个体的最大尊重。

我面前的《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一道破竹,风过的划响,虚空的惊心回首,痕迹比烫于丝帛上的纹饰还要真切,因用的暗火太炽,余灰烬,终于飘然无踪。我看到后记时,记录着离尘隔世的一些人与事,跟内心的皈依有关,仿佛长途跋涉大汗淋漓之后一个热水澡后的轻松和惬意。姚敏在文字里用她独有的冷俊声音,如雪域的劲风刮过来,是刮在你的心上,她不是抽得你痛,是给你呼应,是冬天薄荷一般的氧气,是盛夏酷热后的一场急雨,透砌于书的情绪,恰若薄荷,凉而稍许有些辛辣。

一个网络写手,把文字写到这份上,是我喜欢的段位。我还喜欢那些克制的感情,有盛唐的壁画里,幽幽薰香的抑郁和雪崩样的激烈,如那一时节,金丝织就的缂丝的质感,黯晦,乍明,厚矗,浓郁,沉香散却时的无味。她的文字经内心的酿造,在素淡中透出金丝缂丝的质感,唐朝失传的织物,缂丝或云锦,亦用于佛教图典或女人的裙裾……

书中薄荷一样冷而清的声音正是令你爱不释手或者珍藏它的理由。这样的声音不是一个写文字的女子天生的,是经岁月炼就,是独立行走于雪域,一个个令你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地方:拉萨、青朴、桑耶寺、炉霍、圣湖……发生在此的与仓央嘉措有关的秘密,极乐,执迷,断肠,沧桑,神迹,归宿,轮回……无非出自一念缘生,一念缘灭。仓央嘉措毕竟是活佛,又毕竟是肉身,姚敏用凄美的文字,刻画了活佛风箱中老鼠的尴尬,在世尘的喧闹和佛界的空灵中,仓央嘉措既负了如来,又负了卿。这才是真是的仓央,才是人性真正的脸孔。所以,草原上的人们,至今依然在传唱: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

风流倜谠。

他想要的,

和世人没有两样。

姚敏用她的慧能打坐在人性的蒲团上,用她灵动的笔触告诉世俗的红尘男女,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也许为了一念之妄,被轮回撕裂,当走遍万水千山,也不羞愧悔恨。一念悟了,前尘往事如同云烟,不留丝毫痕迹。所以,想知道仓央嘉措的传奇,《不》没有滑腻的细节满足你的猎奇,《不》所富含的是对仓央嘉措抽丝剥茧的解构后满满当当的生活顿悟。

我惊喜地看她在后记里娓娓地说这本书的缘起:“这世间心怀善念的有情众生,原来都可能是佛菩萨的化身。”是的,圆滑、世故的俗界以为,人之至善则贱。但心怀善念,当是一个人的根本。姚敏的文字是否让世间的凡身肉胎明白了——你心怀善念了,何必求神拜佛,你就是自己活佛。

在朝圣的路上,圣徒们用简单枯燥辛苦的十万个等身长头迎迓自己的信仰,你难道说他们不幸福?姚敏说:“一旦动情,义无反顾。”佛间的信仰根植于不死的执念,俗界呢,祷告背后的杂念,也许就是一篇沉重的祭文。

所以,对《不负如来不负卿》,只要你读,由不得你不动情。

姚敏还有一本《独自莫凭栏:词话南唐后主李煜》,我没读过。姚是如何用她特有的笔触,词话这既是君主又是词人的南唐后主,是否还是这般冷峻、火辣?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