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洞庭湖记

游洞庭湖记

推荐人:短文学用户7697 来源: 阅读: 5.89K 次

早有耳闻 “风吹洞庭云中波,浪打长堤柳飞歌,船往滩里行,网从天上落,朝捕晨曦星月隐,暮晚霞炊烟薄,网撒水中情,船载日月多。洞庭浩荡八百里,串串号子好鲜活。”

游洞庭湖记

跟随着“暑期三下乡”的脚步,我们在岳阳市的洞庭湖区作了一次非遗文化的研究调查。虽说是调查,我却与这片生得惊艳的湖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初见洞庭湖,蒙蒙细雨与空气缠绵,像是为浩瀚无波的的湖面披上了迷蒙的薄纱,倒真有一种“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蕴味。远处的山层层叠叠,浓淡不分,平平缓缓,温婉连绵,不似蜀道“连峰去天不盈尺”的高耸入云,险象环生,更无岱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巍峨雄伟,气度不凡,它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子,更多了几分江南湖畔“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气质。洞庭湖的湖面并不是完全被水覆盖的,时不时的会在我们的眼前冒出一块儿洲陆来,洲上的树木生得十分矮小,倒是与洞庭湖清丽温婉的气质相得益彰。它们碧绿得如翡翠一般,在湖中映下模糊的倒影,细细的雨落在湖中泛起圈圈涟漪,树的影子也跟着摇荡。几叶扁舟停泊在芦苇丛边,雨水将船身老旧的木头打湿,深一块浅一块的颜色毫不均匀、毫无规则,却别有一番风趣。不远处还有几只小船在丛丛芦苇里露出头角,船上的渔夫戴着箬笠撑着竹竿在水中奋力地划着,他们在为生计拼尽全力。如今,“渔民上岸”政策已逐步实行到位,鲜有见到许多年前渔夫结队捕捞的场面。而往日那声声不息的洞庭渔歌也只能在舞台上以表演的形式让我们一睹风采。

我们在君山做了近一个下午的调查,雨天游客稀少,因此耗时格外地长。令我们结舌的是当地游客中竟有不占少数的人表示不了解渔歌文化,甚至从未听说过。我们面面相觑。这到底是政府部门宣传不到位还是市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尚未觉醒?是我们的调查过于片面化还是实情本就如此?

《易•贲卦•象传》中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个世界上,究竟还有多少如同洞庭渔歌这样被人类忽视、遗忘的文化?一次调查便能发现一种文化的传承问题,那若是调查上百次、千次,又还会有多少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呢?我望着眼前的这一湖碧水,思绪也不禁随着划过天际的沙鸥远去。

夏季的天气永远让人捉摸不透。黄昏时分,太阳却从云层中露出了脸,此时的天空中没有晴朗天气时红得似火的晚霞,只有一圈薄薄的光晕在夕阳边散开,浅浅的,淡淡的。我们静静地栖在巴陵广场一角的桂树下,看着夕阳从西边的山上落下,静谧美好。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