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农忙时节人不忙

农忙时节人不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3W 次

种了40多年田的舅舅怎么也没想到,30多岁时身强力壮地种10亩田,一个农忙季节下来,人也瘦了一圈。现在65岁体力衰退了,种了200多亩田却轻松得很。用舅舅的话说:农业机械显神威,农忙时节人不忙!

农忙时节人不忙

清晰的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农村,说起咱们这里的农业机械,一个生产队(也就是现在的村民小组)只有一台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一台工农700脱粒机和一台饲料粉碎机。当时黄尖公社新同大队被列为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常看到清一式10个20多岁的姑娘扎着短辫子,每人开着一台手扶拖拉机,那阵势、那场景,多壮观啊,那些姑娘开拉拖拉机的镜头,用“英姿飒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那时的夏收、秋收是拖拉机最忙的时候,白天拖拉机要把“弯腰弓背”割起来的麦(稻)子拖到集体的一个大场上堆起来,拖拉机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用人肩挑、拖车运,晚上还要连夜脱粒。一个生产队几百亩田的麦(稻)子就那么一台拖拉机、脱粒机,晚上脱粒是歇人不歇机,一是防止下雨烂麦(稻)场,不能让辛辛苦苦长了一季的麦(稻)子坏了,这可是庄稼人一年的口粮啊;二是不连晚脱粒,这第二天收上来的麦(稻)子场上就放不下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拖拉机驾驶员在夏收、秋收的时候特辛苦,夜里脱粒的时候就在麦(稻)堆上睡着了。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集体的农业机械大都变卖给了原来开拖拉机的驾驶员家。刚开始几年,拖拉机驾驶员可是个“香饽饽”,尤其是一到农忙,张家脱粒李家打场,先去那家后去那家,就凭拖拉机驾驶员一句话,每到一家有钱的当时就把脱粒、打场费给了,一时没钱的,先记个账,卖了粮食再给钱。

1985年以后,有点经济实力的人家开始购买农机,手扶拖拉机、旋耕机、条播机、双铧犁、小型方向盘拖拉机、碾米机、半复式脱粒机陆续走进了普通百姓家。从此,农忙收种时节,村子场头上、田野里,拖拉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多,取代了碾场上、犁地时老牛的“哞哞”声,取代了晒场上连枷的“噼啪”声,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发展,减轻了劳动强度,当时人们已经相当满足了。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迎来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春天,农民购买新型实用农机的热情不断增长。我在2018年12月19日国务院网站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从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亿元,直接惠及农户3300多万户,扶持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4000多万台套,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就拿我的家乡江苏省射阳县来说吧,在这15年的时间里,5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取代了小马力的拖拉机,自走式的插秧机取代了手扶式的插秧机,自走式的联合收割机取代了背负式的收割机,植保无人机也已列入农机购置补贴,智能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得以突破发展,增速明显,达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现在想起来,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那个时候用镰刀割麦(稻)子,一亩地的麦(稻)子割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什么时候是抢收抢种,在那个年代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今,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稻麦,大型拖拉机耕翻田地,一亩地要多长时间呢?用时下时髦的话说,那是“分分钟的事情”。联想到舅舅种田的今昔对比,现在种田真轻松,农忙时节人不忙啊!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