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记忆中的家乡戏

记忆中的家乡戏

推荐人:憧憬 来源: 阅读: 6.1K 次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生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年代,是听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长大的,也是听着《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等难忘的样板戏的旋律长大的。再大一些,就常常不自主地听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精美唱段。那时,还不知道豫剧、曲剧、越调是河南的精粹。听多了自己也会唱一些,尤其那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那段,小时已是耳熟能详。

记忆中的家乡戏

那时,无忧无虑的我想唱就唱,随后又听常香玉的《拷红》中“想当初孙飞虎围困寺院”那段,也忘不了她铿锵有力的“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唱段……那时,还不知道她是那么的受人们的爱戴,因为她是那么的无私,对人生、对一切都是那么的淡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她才无愧于“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这一称号。

后来豫剧《朝阳沟》,又让我心动不已,栓宝的那段“我坚决在农村干他一百年”,又让我记忆犹新。还有《小二黑结婚》中那段“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我也熟记在心。还有“洛阳牡丹”美誉的马金凤老师的《穆桂英挂帅》,记得一九九五年元旦之际,正赶上鄢陵花都商贸城开业庆典,马金凤老师被邀请去助兴演出,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台下看她演出。那时的场景,也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再长大些,听的就是曲剧大师海连池的《卷席筒》了。那时,村里有了台电视。每次有这节目时观者甚众。剧中感人的情节,动人的场面,耐人回味的曲调,无不叫人恋恋不舍,逐渐的自己也会哼唱一些,如“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至今难忘。去年我们菅庄社区奠基仪式开始之际,市里又专门邀请海连池曲剧团来此助兴演出。我呢,那时忙着地里的秋作物。而无暇去看看海老师的亲临演出。说到曲剧就不能不说说又一位曲剧大师张新芳老师,那着名的唱段《陈三两》,《秦香莲》,还有曲剧大师马琪的《寇准背靴》。随后,又听了不少豫剧名家如虎美玲、阎立品、崔兰田、谷秀荣等的精彩唱段。

二零零四年冬,在洛阳打工时,晚饭后的好去处要数西工游园里的戏曲茶社,去看戏的多是在那儿打工的民工,在那儿没少饱耳福。难忘的是忘了名字的名家唱的《包公辞朝》,虽然以前也听过,但那是听收音机。而那次却是连看带听。

记忆中还有一位豫剧大师就是我市豫剧团团长任洪恩老师了,小时听得最多的是他《人欢马叫》中的唱段“马二牛学剃头”那一段儿,只是至今还不是多会唱,随后他在《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唱段也让我难忘,再后来就是《我爱我爹》中的段子。另外还熟悉了唐喜成的的《南阳关》《三哭殿》刘忠河的《打金枝》的唱段,更不能忘的是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的精彩唱腔。欣赏的是七品官不畏权势、为民做主的动人故事,和不去逢迎权势的个性。

逐渐地又知道了越调,说起越调,都会想到越调大师申凤梅她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三传令”等唱段。每个越调爱好者都会张口就来。越调名家毛爱莲的唱功,那叫一个绝,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一段戏她毫不费力的都如行云流水般给唱出来了。她的《火焚绣楼》和《白奶奶醉酒》都是老百姓喜闻乐听的名段。毛老师也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因为每当需要她的时候,她都毫不犹豫地参加义演,为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逐渐的也迷上了许昌电视台每周一次的《戏迷乐园》和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欣赏不同戏曲唱段的同时也增长了一些戏曲知识。我们许昌是戏曲之乡,我们许昌的现代戏创作和演出,在全省和乃至全国都与很重要的影响,建国以来,我们许昌最早的现代戏要数上个世纪的名噪一时的由刘锡年、李树修编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任宏恩主演的《人欢马叫》。还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红遍大江南北的由着名剧作家起飞编剧,任洪恩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还有由桑一叶、丁海涛编剧、胡西华老师主演的《李豁子离婚》这些都是我们河南的骄傲!

我不是戏迷,也不懂戏曲,小时我最不爱看戏。因为害怕演员穿的花里胡哨的戏服,尤其害怕那演白脸奸臣的那副嘴脸。但听戏是不由自主的,是被耳濡目染的。那时,还不知道戏里还饱含那么多人生故事和做人的道理。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我的这些家乡戏。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说:“不知道家乡戏的人,就好像不会说中国话的人一样。”

我爱我们河南的家乡戏:曲剧、豫剧、越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