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抒情散文 > 上善若水,可叹曦微

上善若水,可叹曦微

推荐人:短文学用户7633 来源: 阅读: 2.61W 次

看过的电视剧不多,《步步惊心》算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对女主人公马尔泰•若曦尤其喜欢。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有关先知命运的悲剧。与《俄狄浦斯王》不同的是,俄狄浦斯先知了自己的命运;而看过历史古籍穿越到清朝的马尔泰•若曦先知了他人的命运,从而一步步由性格悲剧酿成了自己的命运悲剧。

上善若水,可叹曦微

片头曲《三寸天堂》的二胡前奏每每听到都不禁动容至潸然:为结局的悲剧、为若曦短短一生的叹惋。整部剧从头到尾都弥漫着木兰花般淡淡的忧伤气息,剧中的各色人物几乎都没有获得幸福圆满的结局。

若曦从外形到性格,都像极了《浮生六记》里的芸娘:身段修长、弯眉秀目、双目灵动、神采飞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可用“蕙质兰心”形容之。不过正因为性格相似,又同为性格悲剧,以至于两位女子最后的死因也有几分相似。

以芸娘、若曦之聪慧乖巧,是只适合君子相处之道,不适合世俗纲常相处的。早期古灵精怪,志趣不俗;然而终究因为性格过于善良,重情重义,落得个英年早逝。二人共同的性格的缺陷说通俗点,就是“爱管闲事”“管得太宽”。

为什么对这部剧耿耿于怀呢?其实当看悲剧时,我们不再局限于故事情节,而是以全局观念去看待小说的艺术表达。若曦之死,是故事的结尾,悲剧的收梢,但作者实则花上整本书来展现悲剧的过程,这也是悲剧作品的重点所在。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悲剧本质上较接近现实,而喜剧总让人觉得有戏剧化痕迹。当人去看一部悲剧时,从表面上看到的是故事,从深层次上体会到的是故事里的痛苦。然而这痛苦并不是感同身受:是作为观众,会将自己自动放在比悲剧故事本身高的地位上去俯视悲剧里的灾难,从而产生共鸣。

若曦最后撒手人寰,让不少人为之动容。算得上通俗定义上的“悲剧”。但在文学定义中,“悲剧”不是简单等同于人物命运悲惨,而是拥有内在肌理和说服力。回到文本,桐华创作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人物,那就让她悄悄来再悄悄去。若曦不存在于历史上。十几年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如历史洪流中一缕青烟,飘渺虚无,别具一番美感,与《海上钢琴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才钢琴家1900,能演奏出堪称世上最美妙的音乐,却仿佛不曾存在,让人遗憾又充满想象。

“我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秋风落叶,它们都在自怜自伤。不想凋零落下,却最终逃不过落下的命运——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此后每逢故宫下雪,总能想起若曦,那个如木兰花般忧伤的女子。

赞助商

赞助商